其一当然是让军队武德充沛。无武不立国,任何时候军队才是保证一切的关键手段。
比如训练骑兵,把固化的步兵作战模式向步骑配合、灵活游击模式进行转变。这一点其实在战国时已经有了比较多的应用。商鞅在收复河西时,与公子卬的河西之战中就采用了步骑配合的方式,而且骑兵在此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只是天下统一后秦朝国内基本没有战争了,北方边境骑兵不如匈奴,南部边境深山老林,骑兵也没用,所以秦朝还是以步兵为主力。游击模式则要等骑兵训练完成后,学习汉朝卫青、霍去病二人的作战模式,以匈奴人的作战方法对付匈奴人。
再比如改进军械,改良一些针对骑兵的兵器,像斩马刀、马鞍、马蹄铁什么的。
需要克服的困难也有很多,怎么得到优良马匹,怎么训练素质高的军队,怎么获取草原的地图,还有这些兵器以现在技术能不能打造地出来等等。
其二便是通过大秦有而匈奴没有的东西与匈奴的平民进行贸易,通过贸易分化匈奴的部落,也可以获取到大秦需要的东西。
比如通过绢帛、茶叶、农具交易马匹、铁矿、皮革等等。但这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比较多了。
首先大秦能不能生产那么多东西用于交易。现在生产力低下,不可能为了贸易而不顾本国需求。
唐朝与回纥的绢马贸易,最后就出现了“付绢少,则彼意不充,纳马多,则此力致歉”的严重问题。简单说就是回纥的马太多了,大唐生产的绢跟不上需求了,可是你不买贸易就进行不下去,回纥就要搞事情,大唐军队因为得不到需要的马也要搞事情,大唐朝廷就很头大。
其次,能卖什么不能卖什么也需要仔细考虑,比如你可以卖绢帛,但不能大量卖粗布,因为绢帛昂贵,粗布便宜,前者只能用于贵族消费,后者却能广泛用于平民,军队也会从中受益。
要是匈奴人能奢侈到用蜀锦给军队做衣服,那大秦可以直接投了。
另外也要考虑,盐铁铜等等战略物资大秦不可能拿出来交易,匈奴人也不傻啊,不会大量拿自己的马匹、铜铁去买你的奢侈品。此外,大家生活习惯不同,秦国的奢侈品到了匈奴不一定就会受欢迎。所以怎么达成平衡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既不能资敌,还要获取利益。
第三则是分化。
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非是最经典的那句电影台词中的三种方法: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自身实力不足时能和解则和解。比如和亲,暂时稳定住双方的关系,再谋发展;
自身实力强劲而对方又毫无利用价值,时不时还搞事情,那就直接灭掉;
如果对方还有利用价值,灭掉对方又会春风吹又生的情况下,收下当小弟是最好的选择。
前两种方法也是为第三种方法打下基础,没有强大的军队,小弟就会动歪心思,没有足够的利益,小弟就不会死心塌地。
目前对待匈奴最好的办法就是拉拢一批、攻打一批。刚刚归附匈奴的两个部落是很好的争取对象。匈奴有粮,大秦也有粮,为什么这两个部落不选择归附大秦,而选择匈奴呢?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所有人信奉的准则,匈奴人不相信大秦,大秦也不可能信任匈奴人。
这种心理无可厚非,怎么把这两个部落争取过来,我相信冯去疾、李斯、蒙恬这些人一定比我更有经验。不要小看古人,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们能做到位极人臣一定不是简单的角色,如果这些人生活在现代,也同样不会是一般人。
而且争取过来之后怎么管理也需要仔细想想,大秦不可能直接派兵去管理他们,就算是两千年后的清朝也做不到,漫长的补给线会拖垮朝廷,只能以夷制夷,让匈奴人管理匈奴人。
听完我的话,两人有些迟疑,冯去疾考虑了一会开口道:“殿下,此三种策略我们都曾考虑过,六国未统一之时,我大秦和赵国都曾采取过这些方法,只是贸易没有系统地进行,多是商人自发来往,主要还是采取战争的手段,赵国的武灵王还曾推广过胡服骑射。”
冯去疾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天下承平,四海一统,我大秦的国力蒸蒸日上,兵强马壮,所以未曾再考虑过这些事。臣认为还是将他们打服最为稳妥。”
蒙恬跟着说道:“臣也是如此想法。”
看着他们二人,我不由感叹道,他们还是没有认识到如今秦朝存在的问题,还认为秦国是天下无敌的呢,人的局限性无法短时间改变啊。
我笑了笑,说道:“两位言之有理,是我想的太过简单了。”
冯去疾道:“殿下有此想法,也是为了将士们少流血,是边关将士之幸。那就请蒙将军说一下对军械和兵卒的需求吧。周至、孟兴源,你二人仔细听好,将蒙将军所需立刻安排下去。”
随后蒙恬说了一下目前的困难和需要准备的士兵数量以及军械粮草的储备,冯去疾一一做了部署。
商讨完毕后周至和孟兴源立刻去做准备,此时也到了吃饭的时间,冯去疾安排了饭菜,留下我和蒙恬一起用餐。
看着桌上的饭菜,想想就算在秦朝位极人臣的这些贵族,也只能吃些要么煮、要么烤的肉,还有种类少的可怜的蔬菜,再想想后世多样的美食,这些食物实在难以下咽。
冯去疾做了个请的手势:“殿下、蒙将军,请。”
随后几人开始吃饭,正在我想象着后世的美味时,冯去疾和蒙恬突然放下筷子,起身向我拱手道:“臣请殿下恕罪。”
我连忙放下筷子,起身道:“丞相、蒙将军,这是何故?请坐下说。”
冯去疾看了一眼蒙恬,微微点头,随后道了声谢后三人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