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弊端,影响的不仅仅是自由恋爱,更主要是严重阻碍了妇女才干的发挥。诸种清规戒律,把妇女圈在一个小天地里,举手投足,都有&ldo;礼&rdo;在束缚,还谈何施展?
古代略有身份的女子,都不能随意抛头露面,不能见外人。家中来了男客,女眷要回避;女人要看病,只把一只手从帐子里伸出来让男医生号脉。就连贵为太后的武则天,临朝办公也非得垂帘不可。
古人的思维,在今人看来很荒谬:一道帘子,就能挡住邪念?
武则天是个不听邪的女人,也是一个靠不断违反常规而获得成功的执政者。她决心拿掉这一道狗屁也挡不住的帘子,以权力来挑战陈腐的意识形态。
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下旬,在收拾掉了一班不成器的李唐宗室后,武则天如期举行&ldo;拜洛受图&rdo;大典。在这个仪式上,她命令永久撤下她前面的那道帘子,以本真的面目来面对天下的臣民。
这才是真正的&ldo;光照天下&rdo;!太后的这一异乎寻常的举动,表明她已经自认是堂堂正正的一国之君了。
二十五日这一天,雪后初晴。武则天率睿宗、太子来前往洛河边上的&ldo;拜洛坛&rdo;。在她身后,文武百官、部落首领、诸蕃使节扈驾随行。一路鼓乐齐鸣,仪仗遮天,洛河两岸百姓观者如堵‐‐这才是五千年未有之盛世哩!
坛上供着&ldo;天授宝图&rdo;(大石头),坛前陈列着珍禽异兽、各式珠宝。浩荡队伍开到后,文武百官和仪仗等&ldo;依方位而立&rdo;。
万事具备,丝竹雅乐悠然响起,太常礼官高唱武则天亲撰的《唐大享拜洛乐章》,其词曰:&ldo;九玄眷命,三圣基隆。奉承先旨,明堂毕功。宗祀殿敬,冀表深衷。永昌帝业,式播淳风……&rdo;
其歌14首,待第三首唱完,头戴冕旒、身穿兖袍的武则天,即起身离御座,徐步登坛致祭。
登至坛顶,武则天仪态万方,随着乐声舞蹈拜祭,先是&ldo;拜洛&rdo;,而后&ldo;受图&rdo;,接着是&ldo;登歌&rdo;、&ldo;迎俎&rdo;、&ldo;文舞&rdo;、&ldo;武舞&rdo;、&ldo;撤俎&rdo;&ldo;辞神&rdo;、&ldo;送神&rdo;等一系列仪式。待14首歌曲全部唱完,余音袅袅中,大典方告完毕。
从祭坛之上,可见远处嵩山、北邙苍莽如龙,起伏于天际;洛河一脉浩荡而来,蜿蜒于脚下。再看坛下,旌旗猎猎如林,万民仰望如痴。
这庄严肃穆的场景,正所谓&ldo;虹开玉照,凤引金声&rdo;。
武则天本人此时的心情不知如何?她也许已经想到:华夏千载,代谢无穷,她作为一个女人在政治上的成功,即便至此也是空前绝后了。
受图之后的第二天,由薛怀义主持修建的明堂也宣告落成。
这座建筑,也算是当时的世界奇迹了。据史书记载,其高294尺,四方每边长300尺,由上、中、下三层组成,寓意天、空、地。下层为四室,象征四季;中层十二室,象征十二时辰;外为圆盘,九龙捧之;上层象征二十四节气,上有圆盖,置有巨型铁凤一只,以黄金装饰,势若腾飞。
建筑中央有巨木一根,粗十围(十人合抱),贯穿上下,作为大殿的主支撑。殿外置有铁渠,用作排水之道。
在明堂之北,还有一个高出明堂约一倍的&ldo;天堂&rdo;,是放置&ldo;神皇&rdo;巨像的地方。
唐代的宫室建筑,原本就清雅大方、气象恢弘,不是后来明、清皇宫那种红墙黄瓦的俗世风格。从史籍描述的这个规制看,说它是琼楼玉宇一点儿也不为过。
大唐第一鼓惑仔、诗人李白年少时迷信神仙,&ldo;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rdo;。在游历途中亲眼目睹了明堂的气象,大为震撼,曾写有《明堂赋》一首,洋洋千言。形容明堂的规模是&ldo;势拔五岳,形张四维,轧地轴以盘根,摩天倪而创规。&rdo;
若不是建筑本身有一种震慑心魂的美,他也不可能夸张到这个程度!
修建这样一座毫无实际用处的建筑,自然是劳民伤财。当时就有礼官提出异议,说古之明堂,不过是一间不加修饰的茅草屋,今天咱们这个明堂,就算是夏桀的瑶室、殷纣的琼台也不过如此了。
反对的声音,毕竟是微弱的。武则天在参观验收之时,对这明堂却是满意极了,称它为&ldo;开乾坤之奥策,法气象之运行&rdo;。有了这个庞然大物,&ldo;能使灾害不生,祸乱不作&rdo;‐‐有没有这功效暂且不说,起码是加强了&ldo;恭承天命&rdo;的合法性!
古来凡是政治,就离不开忽悠。
武则天为了纪念这一标志性建筑,特意改河南县为合宫县,又亲自将明堂命名为&ldo;万象神宫&rdo;。这地方还没开始使用,就先对民众开放,凡是东都的妇女和诸州的父老,都可进去参观。
不仅是可以走走看看,而且&ldo;兼赐酒食&rdo;,真是惟恐招待不周。这个活动搞了不短的时间,&ldo;久之乃止&rdo;。
自有阶级以来,何曾有过老百姓可以随便到皇帝办公的地方去参观?消息传开,万民踊跃,一时前来参观的人摩肩接踵,四顾而惊叹!
以我们今人对古代社会的揣想,皇权之下,整个社会一定是死水一潭,日出日暮、百无聊赖而已。其实不然,中国的古代社会,向来就是好戏连台,其热闹程度今世远远不及。试想,若是我们躬逢大唐盛世,今日有消息传来:只要想当官的就去报名,十有八九都能捞一顶帽子戴戴;明日又有消息传来:想去瞧瞧中央议事堂是个什么样子,就只管去,中午朝廷还管一顿好饭伙……那该是何等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