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中国科幻历史 > 第88章(第1页)

第88章(第1页)

第六争取建立起完备的规章制度。

目前,各地的科幻迷团体都是以某个组织者为核心创办的,其发展大多依靠组织者的个人能力和社会关系。这就使得这些科幻迷组织的发展处于相当薄弱的基础上,一旦这个组织者对科幻失去兴趣,或其精力不足以维持过多的无偿劳动,该组织总不免要瘫痪。迄今为止各地科幻迷团体中那些已经停止活动的,基本上都是出于这个原因;那些仍在活动的,也还没有一个建立起能够保证其持久活动下去的制度体系。这应该是各地科幻迷集大家的智慧去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长远角度看,成立一个制度完备范围广泛的全国科幻爱好者的公开机构是中国科幻事业的大热所趋。而今天存在于各地的那些科幻小团体为这样的机构成立进行了经验上的探索和人员上的准备。(参见附录四、六)

对于一些专业科幻机构来说,扶持各地的科幻迷团体应该被列为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一些专业科幻工作者认为,目前中国民间科幻组织大多为学生组织,能量有限,对推动科幻事业作用不大。这是一种将现状凝固化的看法。西方国家的科幻迷组织多为成人组织,成人的经济地位独立,且有许多社会关系可供利用,因此西方国家的科幻迷活动可以搞得有声有色,不仅可以自办科幻杂志和科幻出版社,甚至可以成立专门奖项来影响科幻创作。一年一次的&ot;世界科幻大会&ot;实际上也主要是一个世界各地科幻交流和游艺的联欢会。

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成人科幻团体的萌芽。在这方面,专业科幻机构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扶持与协作。即使是学生中的科幻迷组织,也是科幻事业的一个很大的后备队伍。

第十四章中国科幻的职业化建设

回总目录

第一节:职业化建设的意义

第二节:科幻作家的专业素质

第三节:阅读与积累

第四节:科幻工作者的评定标准

第五节:职业作者体制的建设

第六节:建立全国性科幻推广中心

一节职业化建设的意义  第十四章

笔者长期从事科幻艺术的宣传工作,经常听到科幻迷们问这样的问题:中国科幻作品为什么与外国科幻作品有那样大的差距?解答这个问题可以从许多方面找原因,但根本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中国科幻领域尚未建立起职业作者体制。我们是拿游击队与别人的正规军进行比较。

六十多年前,顾均正先生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集。如果顾先生能持续创作三十年,不断地积累经验,突破自我,或许也能成为与阿西莫夫比肩的一代大师。但时代并未给他这样的机会。中国科幻不断地产生一项又一项&ot;第一&ot;: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文革后第一篇科幻小说,老舍先生十万字的《猫城记》出版四十年后,又有了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的出版。乍看上去,每个&ot;第一&ot;都预示着一个令人振奋的新开始。其实,真正反映出的,只是中国科幻的发展进程一次又一次被打断,一次又一次地低水平重复,一次又一次地&ot;冷启动&ot;的悲哀。

不断地外力&ot;刹车&ot;,给中国科幻带来的最大恶果,就是我们没有形成一个能一门心思搞科幻的专业队伍。科幻作者们不仅只能是&ot;高级票友&ot;,而且还要时时为自己的生计找出路。因为除了极个别作者外,创作科幻不足以维持生活,更谈不上积累和提高。老作者把这一点当成经验传授给年青作者:别在科幻一棵树上吊死,将来不允许发科幻你干什么去?编辑们大多也只能把在职权范围内发科幻作品当成对科幻的支持,或者当成一种刊物促销手段。大家没有时间钻研科幻这门学问。不少发过作品的&ot;科幻作者&ot;,搞过&ot;科幻专栏&ot;的编辑,对科幻的接触和理解还不及科幻小说读得多的科幻迷,提到科幻史上的名家名作,只能&ot;顾左右而言它&ot;。中国科幻就是在这样一个沙地上开始搭建自己的蜗居。

科幻艺术自诞生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身规律和专业性。业余创作无论在作品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保证。而最无法保证的,是作者因为无法靠写科幻为业,无法在连续创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水平。八十年代早期的叶永烈、魏雅华,晚期的吴岩、姜云生,九十年代早期的何宏伟、孔斌等人,都因为忙于本业而在黄金年龄上淡出科幻创作。这样的现象实在太多,以致于科幻杂志的编辑们开会时常互相询问,某某某又有多少年没写科幻了?某某某不知又干什么去了?

这种现状使得大陆科幻作品有典型的业余创作的痕迹:有优秀的创意和灵感,但就是难以把它们变成优秀的作品,总是欠缺丰满和完整。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为写一部好作品,费时最多的不是创作,而是创作前的资料积累和创作后的反复修改。业余作者缺乏的正是这两块时间。不少大陆科幻作品其实都可有再加工的价值,条件是作者获得必要的创作时间。

也正是没有形成专业化体制,科幻创作无法吸引外界成熟的人才参与,处在一种人才净流失的状况。&ot;我呼吁科学家们和文学家们支持科幻事业,依凭你们渊博的知识和生花妙笔,写出能引人入胜的高层次科幻作品,让孩子们读后能扩展胸襟。增加知识、识别善恶、热爱科学。&ot;(潘家铮《大家都来关心科幻事业》)。这样的呼吁言辞恳切,但如果没有专业体制建设,类似的呼吁不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因为职业科学家和职业文人当然要对投入科幻创作考虑利弊得失,而目前的科幻界实在没有什么吸引他们的有利条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