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读书读的有些迂腐的举子摇头:&ldo;这般市侩,我大朝风度何存?&rdo;
立时便有人反驳:&ldo;文将军在鸿胪寺的时候可说过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族吃碗面反碗底的事儿多了,可别记不住教训。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没听说过不成?咱们要善待的是自己人,不是拿自家的东西去贴补白眼狼。不过你要是心疼那些蛮夷也无妨,尽管打了包袱卷儿过去教化他们,等他们都打心底里认为自己就是大鈅人了,咱们也会给他们好处,当自家百姓来对待。&rdo;
那迂腐书生被堵的说不出话来,惹来一阵哄笑,连温学文也是莞尔,不知怎么的,这番话让他觉得无比亲切,毕竟记忆中也有一个人,喜欢用这样的语气说着气死人又无法反驳的道理。
外地学子对京中的官员了解不多,有好奇的问:&ldo;这文将军又是何人?&rdo;
之前说话的那本地举人便笑道:&ldo;其实说文将军已经不恰当了,该称文大人才是。你们可知道新锐营和军校?那便是文将军一手组建起来的,她入官场时已经是三品指挥使的官衔,后又封为兵部左侍郎。没人知道她出身哪家师从何人,只知道她身手了得,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咱们剿灭慎族叛逆时也是文将军与秦和玉秦将军带兵驰援的,她们奔袭千里全歼慎族部队的那一战你们难道没听说过?&rdo;
这么一说大部分人都想起来了,也有细心的追问:&ldo;为何如今他又变成文大人了?&rdo;
那举子大约是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消息灵通的很,脾气也不错:&ldo;文将军去年从兵部侍郎平调了工部侍郎,可不是变成了文官?自然该叫文大人了。不过京中大部分人还是习惯叫她文将军的,毕竟当年她带兵回京时的风采和锋芒,实在是令人永生难忘。&rdo;
有憧憬策马战沙场的学子便问:&ldo;那您可知文将军的府邸在何处?我等也好去瞻仰一番。&rdo;
那举子的脸色突然就诡异了一下:&ldo;文将军啊,他还真没有府邸。&rdo;他想了想又纠结道:&ldo;也不能算没有府邸吧,反正你们只要考过了会试,就有机会去她府邸的,说不定还能见到她呢。&rdo;
为什么要考过会试才能去?大伙儿想不明白,可看人家并不愿多说,自然也不好追问。也有些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的子弟在偷笑,文将军便是陛下的辰贵妃,这事儿在京中上层不是秘密,要进皇宫去,可不是通过会试去考殿试的时候么?
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学子们怀着忐忑和激动的心情在贡院里度过了九天。温学文和文学书靠着打小锻炼出来的强健体质,发挥的十分稳定,考完还能撑着自个儿走回客栈去。好好睡了两三天,将精神头补回来,便开始等待成绩的揭晓。
他们这几年越往外走便越明白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何况许多东西是需要天赋的,比如诗赋;又有一些是需要开阔的眼界的,比如策论。他们虽然功底扎实,但无论天赋还是眼界都比真正的天才和世家子差了一筹,虽然自觉能考过,没到尘埃落定前还是有些不安。
好在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他们以会试第七和第十一的名次顺利过关。而在皇宫中,陛下也正看着会试的结果:&ldo;这这两人莫非是兄弟?&rdo;他看着温学文和文学书的名字心中一动:&ldo;我记得贵妃也是南江省人来着?&rdo;
和安公公年纪虽然不小,记忆力却还是很好,立刻就回话道:&ldo;启禀陛下,正是如此。莫非他们和贵妃娘娘是亲戚?&rdo;
要解决这个疑问其实很简单,来考会试的人是要带自己的身份证明的,这东西上至祖宗三代都要填写,拿来看一眼就知道了。这事儿也不用和安公公亲自跑一趟,没多会儿便有小太监拿着纸条出来,建兴帝一看就乐了:&ldo;快去告诉你辰娘娘,说再过两个月,她亲弟弟就是进士了,也让她高兴高兴。&rdo;
和安公公笑容满面的亲自跑腿儿,只他要去的不是后宫,而是工部衙门。一身红色官袍的文大人正和下头人上商议事情呢,看到这位陛下跟前的宫中大总管来了也是一愣,还以为有什么急事儿,就看和安公公一张老脸上满是讨喜的笑容,冲温止做了个揖,也不避讳的就把话说了:&ldo;恭喜文大人贺喜文大人,您家兄弟考中会试第七和第十一,奴婢第一个就来给您报喜了,您可不能少了咱的喜钱。&rdo;
&ldo;我兄弟?&rdo;九年前离家的事儿早已恍然隔世,温止愣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心中说不出的五味杂陈。今年的会试,可不就是学文和学书能参加的一届?那时候她的弟弟们就是她的一切,是她立足的根本,也是她的希望。
可最后她还是走了。她自认为对那个家没有亏欠,对几个弟弟更是问心无愧,可他们在世俗礼仪之下的冷漠还是让她心惊,让她选择毅然决然的离开。幸而上苍庇佑,她找到了比血亲更好的亲人,让她能够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天地,她也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还有过家人,有过她期盼着长大成功的弟弟们。
大约是她怔忪的表情实在太过明显,和安公公连微笑都维持不住了。他这时候也恍惚想起这位主子就是因为在家中倍受忽视,最后才选择入宫的。正恨不得给自己老脸上一耳光告罪,温止却终于缓过神来了,笑着掏出个荷包递给他:&ldo;要不是你来报信,我还真不知道这事儿呢,可不敢少了您的喜钱。&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