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刻,杨玄感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于是,他有些愠怒,用眼盯着李密看了一会。
眼前是一张淡然的脸。没有挑衅的表情,仿佛刚说出了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的寻常道理。
他不是在开玩笑,他是认真的!
杨玄感突然认识到,面前这瘦小的身躯里藏着惊人的力量。这样的人是不能用外表来衡量的。
此人的身上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杨玄感放声大笑,他知道自己以后多了一个可以倾心相交的人。
当你正视嘲弄的问题时,坦荡的胸怀就能让它变得有意义。
现在,可以再问一遍这个问题:
“当中原烽火四起时,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此时,是公元七世纪初,大隋朝在杨广大帝的统治下,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洛阳旧城的基础上耸立起了一座全新的城市,世界上最大的运河系统京杭大运河已经被修建了起来,年久失修的长城得到了修复,丝绸之路又响起了驼铃声,四海属国纷纷来朝,各地的粮仓堆满了粮食。
继汉之后,中华文明在此刻到达了另一个。
但繁华背后总有隐忧。
天下即将大乱。隋大业九年(613)六月底,高句丽的军事重镇辽东城。
杨广率领他的隋朝大军已经苦攻了辽东城三个月。
这是杨广的第二次东征,他从繁华的中原跑到苦寒的辽东大打出手,当然不是为了搞点高丽人参,更不是想吃泡菜。
倾国而来,欲灭其国的原因很简单,做为大隋国的藩国,高句丽的国王却拒绝到长安参拜杨广,贡品也是交一年不交一年,还时不时在东北那嘎达动武,准备在东北亚搞地区霸权主义。
杨广号称圣人可汗,类似于武林盟主,武林盟主在长安开武林大会,下面的小帮派拒不出席,保护费也不按时交纳,更有点做大做强,脱离联盟的势头,这自然是不充许的。
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我圣人可汗。普天之下,皆我之土;率土之滨,皆我属臣。不服者,诛!
征服一切未服之人。这便是杨广的哲学。
辽东城外,杨广登高眺望,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城外,诸路大军群起而攻,飞楼、撞车、云梯、地道,冲梯竿等等,中原的攻城术在辽东城下尽数展示了一番。但显然,对方的神经相当强大,凭借着坚城深池,一次次抵挡住了进攻。
对于这一切,杨广并不着急,他还有最后的杀手锏。
城外,已经准备了上百万只口袋,里面装上了泥土。只需一声令下,这百万只口袋就能堆到辽东城墙下,堆成一道直达城头的鱼梁道。为了保障施工进度,维持施工秩序。工地负责人杨广专门组织了防暴力,装备了八轮楼车,这个楼车非常彪悍,比城还要高,杨广在上面布置了弓箭手,可以随时居高临下,对胆敢破坏鱼梁道建设的高句丽士兵进行严厉打击。
万事俱备,连东风都不需侍。
辽东城指日可下,进攻的号角就握在杨广的手上。
此时,一匹快马从南而来,将杨广扫荡天下的梦想击得粉碎。
这封信是在怀远镇督运粮草的卫尉少卿送来的,此人便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
在信中,李渊报告,最近有一些征辽的将士从辽东前线往回逃,观察他们的身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人是礼部尚书杨玄感的兄弟以及亲戚。
如此组团逃亡,只意味着一点。
杨玄感造反了。
一个月以前,黎阳
御河岸边,一个留有须髯,身材健壮的男人正望着河面,河面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船里装的是本该早就送往辽东前线的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