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北宋·宣和遗事第一部 > 第83章 财赋总关天下安(第2页)

第83章 财赋总关天下安(第2页)

吕惠卿说道:范知府好没道理,这些禁军,莫不是不在你开封府做事?军巡、防火、城厢巡防,不都是你开封府该管,支应钱粮,不是应当的?

范纯礼直接说道:老臣没办法从开封百姓身上搜刮这二十万贯,还请官家另择贤能。说罢将璞头摘下,跪下请辞。

赵佶连忙说道:范卿何必如此!这样这二十万贯,自户部左曹出,不必开封府出,范卿还请起来。

赵佶冲吕惠卿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了,赵佶这才问道:自熙丰以来,国家税赋增加,然而为何总是国用不足,诸卿何以教我?

三司使吕惠卿作为分管财政的宰相,不得不出来说道:官家,虽然赋税增加,但是国家用度也是日益增加,仅军费一项,折钱就达六千万贯,还有河工、山陵之事,这几年连续用兵,开支浩繁,也是事实,故而国用不足,只要官家妥为休养,一切都会好转的。

赵佶不以为然,继续问道:计相不妨将我大宋财政收支公开于诸卿,看看哪些地方还能增加,哪些地方可以减少的。

吕惠卿领命,命人取来文书,说道:通计去岁财政收支,今者一岁户部左曹之入,金以两计者四千三百,而其出之不尽者二千七百;银以两计者五万七千,而其出之多者六万;钱以千计者四千八百四十八万,〈除米盐钱后得此数。〉而其出之多者一百八十二万;〈并言未破应在及泛支给赐得此数。〉绸绢以匹计者一百五十一万,而其出之多者十七万;谷以石计者二千四百四十五万,而其出之不尽者七十四万;草以束计者七百九十九万,而其出之多者八百一十一万。然则一岁之入,不足以供一岁之出矣。

吕惠卿继续说道:概国朝赋税,大抵两块,一来是田亩之税,二来是商贾禁榷之税,田亩所得,盖粮秣、布匹、草料及丁身钱等,商贾禁榷之税,概得金银钱财而已。

赵佶说道:田亩之税,概有成法,不可轻动,商贾禁榷之税,具体多少,计相可以详论之。

吕惠卿说道:商贾禁榷之税,概有四种,一曰商税,二曰酒课,三曰盐课,四曰合买抽绢,以去岁论,商税计有两千四百余万贯,酒课二千一百余万贯,盐课九百余万贯,合买抽绢三百五十万匹,盖此为户部右曹之收也!

赵佶想了想说道:如此算来,户部左右曹通计起来,还是略有盈余的嘛!

吕惠卿苦笑道:一般左曹掌常平支出,右曹备不时之用,然自绍圣以来,国家用兵于西北,每岁数百万贯,还有运河疏浚、山陵等事,三军赏赐,岁币支出等项,国家财政实在是勉力支撑。

赵佶看了看收支表,问吕惠卿道:目下以计相看,有哪些可供增加的收入?

吕惠卿说道:一是铸钱,仁庙之时,铸钱可得钱息泰半,而后铜价飞涨,现今铸一钱之费,约等一钱,国家铸钱,已无利可图,但是今年广南西路等处铜矿抽分,国家铜材增加,以臣估计,铸钱五百万贯可得,若官家再严令佛寺道观,不得毁钱铸像,仅钱息一项,可得钱二百余万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佶想了想问道:吾问前唐之时,盐税居天下之半,何以本朝盐课,如此之少?

吕惠卿说道:盐课之出,比之前唐,实际上是大幅增加的,前唐盐课岁入不过三四百万贯,本朝三倍之,然本朝重商税、酒课,故而盐课不显,还有就是私盐泛滥,国家盐课流失,若官家严禁私盐,而今宋夏和议,禁榷西贼青盐,盐课亦可增收数百万贯。

赵佶听着点点头,突然想到了明清时的开中法,说道:计相,吾有一法,计相看看可能行否。国家每岁向陕西、河东等处转运粮秣,损耗不菲,而今与西贼议和,青盐可以通过榷场贸易,河东也有解盐,不若招募商贾运输粮秣等物到陕西河东边军,军储接收后,发给盐钞,商贾得盐销售,如此国家可以免去转运损耗,计相以为何如?

赵佶所说的开中法,其实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以盐、茶为中介,召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的方法。明洪武三年,因山西等边地急需军粮,政府募商人输粮换取盐引,凭引领盐运销于指定地区,称为开中。四年,制定中盐则例。计道路远近,运粮多寡,考虑中纳商人能否获利等因素,以确定粮引兑换额。以后,政府根据需要,陆续实行纳钞中盐法、纳马中盐法、纳铁中盐法及纳米中茶法、中茶易马法等。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盐商按照明政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政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这样的话,商人为了减少损耗,就会在当地招募百姓屯垦,以减少损耗,称为商屯,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政府转运的庞大损耗。

赵佶的这个方法,让这些大臣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喜欢宣和轶事()宣和轶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