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正如秦筝所预料的那样。
不想沦为一只猴子的潘文青,正在思考着自己接下来到底该怎么走。
秦筝的批判。
让他领会到了两个扎心的真相:
一、自身的认知层次太低。
他不得不承认,他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哪怕是跟秦筝比也差了一大截。
譬如说被动接受事物的变化与主动掌控变化,这种事他从来就没想过。
以往,他都是走到哪算哪。
就好比“挖坑”这种事,只有当手中工具齐全时他才会主动出手。
如果手中没有铲子,他会一直等,等到铲子出现为止。
他跟猴子一样,从来就没有思考过铲子的本质是什么,自然也就没有想过要把菜刀变造成铲子,然后主动挖坑。
脑子里缺少创造性思维,变通性不足。
二、在猴子的世界里,每一只试图挑衅强者、跨越阶层的猴子,最终都会死于无知。
原因很简单,彼此的认知不在一个层次。
正如秦筝所说,吴王如果真的想干掉一只猴子,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妥妥的降维打击,手中有箭没箭都一样。
通过以上这两点反思。
潘文青现在也明白了陈长安为什么能活到现在,因为陈长安就是吴王。
不管是以前的杨敬林、丁永春、肖元山,还是现在的袁刚、李玉坚等人,这群人都只是一群反复横跳的猴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楼问题。
袁刚眼中的青楼,就是世俗人眼中的青楼,是暧昧与低俗之地。
而陈长安眼中的青楼是文化之地,是解决精神需求的摇篮。
这种巨大的认知差距,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陈长安已经利用青楼带旺了吕州的文旅经济,一骑绝尘!而袁刚还处于横眉怒目的阶段,毫无政绩可言。
试问袁刚拿什么跟陈长安决战。
“秦筝姑娘,依你之见,猴子应该怎么做才能躲掉吴王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