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和珅大揭秘 > 第85章(第1页)

第85章(第1页)

和珅在军机处任职20余年,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军机处做了大量的调整,等到后来和珅倒台,早已将很多政策融入其中,难以分辨了。

洪亮吉就曾经说过:&ldo;十余年来,其更变祖宗之成例,汲行一己私人,犹未尝平心而论,内阁、六部各衙门庶务,何为国家之成法,何为和珅所更张,谁为国家自用之人,谁为和珅所引进,以及随同受贿舞弊之人,皇上纵极仁慈,纵欲宽胁从,又因人数甚广,亦不能一切屏除。&rdo;

嘉庆赐死和珅后,虽然有心彻查其党羽,但终因人数过多,法不责众,只好作罢。和珅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因为他改变了过去军机处章京人数均有定额的做法,而是规定,&ldo;其挑补俱由军机大臣自取,并不带领引见&rdo;,这样一来,军机处的人事任免权就从皇帝手中转移到了和珅手中。从此可以不经过皇帝就决定人选。这就有利于和珅排挤与自己不和的人。和珅利用这一机会,将军机处中绝大部分不依附于他的人撤职或调出,肆意安插党羽,使偌大的一个军机处完全成了和珅的会议室,使他有机会搞&ldo;一言堂&rdo;。

和珅还对传统的台谏制度做了变更。在中国传统的官僚体制中,因为制度建设的松散和不健全,主要还是由官员进行&ldo;人治&rdo;。而弹性极大的&ldo;人治&rdo;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才设立了所谓的&ldo;谏官&rdo;制度。谏官起源于汉朝的&ldo;御史台&rdo;,所以又称&ldo;台谏&rdo;之官。谏官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监督各级官员的行为和操守,有权直接向皇帝上书报告官员的行为或弹劾官员,而且可以仅凭&ldo;风闻&rdo;即采取行动,意在引起皇帝的重视。

这一职位大多选用清正耿直之士来担任。而和珅以年轻官员办事不如老年官员持重,多为无稽之谈为由,规定谏官只能任用60岁以上的人员。其实他这是一种变相的削权,试想人到了老眼昏花的年纪,既没有年轻人的锐气,也早已半截黄土盖身,离告老还乡的日子不远了,谁还肯为了得罪其他官员而毁掉自己的晚年?所以,自从执行这个规定后,台谏官员大多缄口无言,对那些不轨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形同虚设。

在军事方面,和珅也手握重权,他除了担任正蓝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镶蓝旗的副都统、都统之外,还曾兼任过兵部尚书,掌握过整个国家的兵权。乾隆后期,甘肃农民起义,和珅曾作为钦差大臣前去督军,后来台湾起义,又是和珅向乾隆举荐福康安任主帅征讨台湾,而且整个用兵的粮饷、后勤也多是由和珅安排的。

和珅在制度上变更最为重要的是议罪银制度的设立。这项制度自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左右开始设立,一直延续到乾隆逝世才告终止,其间大约经历了20年。议罪银由和珅在军机处内部设立的密记处加以管理,收取的银两绝大部分不用归入国库,如果官员犯了过失&ldo;尚非法所难宥,是以酌量议罪,用示薄惩&rdo;。也就是官员交纳银两以代罪的制度。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正所谓&ldo;欲加之罪,何患无辞&rdo;,只要皇帝需要银两了,可以很容易地寻找缘由,叫官员出钱。因为议罪银采取的是&ldo;自愿&rdo;交纳的形式,有一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也为了日后减少麻烦,未雨绸缪,常常不等上面降罪就先交上银两,而且从重交纳,以博取皇上欢心。据记载,仅议罪银一项,乾隆每年的收入就可达30万两左右。

和珅在制度上所做的一系列变革,在嘉庆亲政后大多被废除,但是,这些变革毕竟对乾隆统治后期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客观上造成了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官员贪污成性等混乱局面。

皇帝的理财高手

乾隆之所以特别宠信和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和珅善于敛财。他总是运用各种方式,为乾隆聚敛财富供他挥霍和讲排场,尤其是皇族的盛大节日,耗费总是高得惊人。因此,乾隆是无法离开给他搜刮财富的和珅的。

乾隆统治时期,清朝社会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国库也不再捉襟见肘。乾隆因此有些沾沾自喜,对自己的文治武功非常满意,喜欢时不时听大臣们称颂一番。况且过惯了富贵日子的乾隆,很难一下子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迫切需要一个既善于理财又能广开财路的人。和珅恰巧就是这样的人,他一出现立即就成为乾隆的心腹,被乾隆视做国之栋梁。

和珅的信条就是,他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只要能使皇帝高兴,他就会抢着去做,哪管他是否正确、是否对人民有利。

为了满足乾隆奢侈排场的需求,他的广开财路,其实就是巧立名目,利用权力命令官员和商人将财富进贡到乾隆和他那里而已。但是,为了保证不让皇帝背上&ldo;乱收费&rdo;的黑锅,收这些钱都要名正言顺,让乾隆用得心安理得。为此,他打着&ldo;皇恩浩荡&rdo;的旗号,让各地官员以向皇帝谢恩的名义&ldo;自愿&rdo;进贡,以示忠心。他的这个理由既充分又无懈可击,下面的官员谁敢不听?如果不贡献财物,岂不是皇帝的恩泽没有惠及你,而你也无法向皇帝表达忠心了?因此,这个大旗一竖起来,无论是朝中的官员,还是各地的地方官都争先恐后、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民膏以贡献朝廷,让皇帝知道自己的忠心。乾隆见全国各地的官员纷纷向自己表达忠心并对皇恩感恩戴德,心中的那份自豪感越发膨胀,对和珅更是言听计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