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战青天是什么意思 > 第30章(第1页)

第30章(第1页)

虽经曾、李或直接或委婉的批评,曾国荃的复函毕竟发出,怎样批评都避免不了来自中央的薄惩。曾国荃的摺疏被批谕:&ldo;(此后)毋庸单衔奏事&rdo;;就是说,曾国荃被剥夺了单独上奏的权力。总署诸公看到曾国藩的复信,本来心花怒放,旋又接到曾国荃的复信,必定笑转为嗔。总署老大是恭亲王,军机老大也是他,既然曾家老九这么不懂事,开口即招人厌,干脆封掉他发主贴的权限(&ldo;毋庸单衔奏事&rdo;),只许在阿兄监护下发言;此后汇报战况等事,曾国荃可以&ldo;后衔&rdo;附奏,即所有言论须经曾国藩审查后方可上报,省得再犯&ldo;兄弟意见不合&rdo;的错误,惹人烦恼。曾国荃不知道祸从口出,曾国藩则早料到祸从天降,祸虽不大,但总有一些负面影响,于是写信宽慰:

&ldo;此船乃恭邸数年苦心经营之事,近则既经怄气,又复抱歉,正在十分不自得之际,疑弟摺意含讥讽,故触其怒,而一为发舒,非皇太后另有所咎于弟也&rdo;;

恭亲王&ldo;苦心经营&rdo;了这么件尴尬事,&ldo;怄&rdo;了谈判的&ldo;气&rdo;,对前线将士、特别是积极围攻南京的湘军&ldo;抱&rdo;有&ldo;歉&rdo;意,&ldo;正在十分不自得之际&rdo;,你不幸触其霉头,作了他的泄气筒(&ldo;一为发舒&rdo;),实在是点背不能怨政府。不过,这只是警告处分,不算严责,惟自为宽解而已。曾国荃这下倒是老实了,复函检讨得失,&ldo;心气和平,事理通达&rdo;,曾国藩赞曰:&ldo;大慰大慰&rdo;。

福祸相倚,得失相继,曾国荃这种说话不经大脑的人被贴上封口胶后,那些复杂的人事关系、笔墨官司全部由阿兄代理,他反而能专心致志,一意部署军务,遂在同治三年元月,完成对南京的合围。而中央在&ldo;博采众论&rdo;后,痛下决心,&ldo;将轮船撤退&rdo;,并在新一轮谈判中采取强硬姿态,取得&ldo;辉煌&rdo;成果:英国军舰、兵勇全部退回,英国并归还预付船款。已经发生的薪酬、差旅等费用,则由中方支付。额外奖赏阿思本一万两银子。撤销李泰国总税务司职务。实事求是地说,此种谈判成果,在中国近代史中,称得上是外交方面的成功案例。美中不足的是,斡旋其中、对达成协议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并不是宣言&ldo;分赏各国&rdo;的曾国藩,而是另一个英国人,二十九岁的赫德(roberthart)。他在中、英政府间上下其手,藉此挤走一心要为中国海军做&ldo;贡献&rdo;的李泰国,自己如愿以偿成为第二任总税务司。此后,他控制中国海关达四十八年之久,极为深刻的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三、战天京替补队员李鸿章

如果说,战天京时当局诸人的怦然心跳汇成一部交响曲,主题必然用来展示曾氏兄弟在此过程中的真情互动,洋船事件只算一个俏皮的小插曲,而中段插入、几乎喧宾夺主的淮军助攻事件,则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变奏。作为百年以后聆听此曲的爱乐者,不仔细考察此段变奏的进入、发展以及嘎然而逝的怪异休止,则必不能完全理解整部交响乐。

淮军,是在阴差阳错的情况下仓促组建的。当然,研究清朝军志和太平天国的历史学家

罗尔纲先生一定不同意我这种观点。此篇专讲故事,无暇辩证;我引用两段材料,证明李鸿章之所以受命援助江苏、成为淮军领袖,并非出自曾国藩的本意,则淮军是否在阴差阳错的情况下仓促组建,读者自能体会。

第一段材料,乃当日身在曾幕的欧阳兆熊所记:

&ldo;(曾国藩)欲保一苏抚而难其人。余谓李广才气无双,堪胜此任。文正叹曰:&lso;此君难与共患难耳&rso;;盖犹不免芥蒂于其中也&rdo;;

这段对话发生在咸丰十一年冬。中枢频频接到参劾江苏巡抚薛焕、浙江巡抚王有龄的奏折,饬令曾国藩&ldo;察看&rdo;二人&ldo;否能胜任&rdo;,并命&ldo;择其智勇兼全、堪胜封疆将帅之任者,酌保数员,听候简用&rdo;。所以文中说&ldo;欲保一苏抚而难其人&rdo;。&ldo;李广&rdo;、&ldo;肃毅&rdo;,俱谓李鸿章,前者切其姓,后者乃其伯爵封号。欧阳兆熊劝曾国藩将援苏大任委派李鸿章,曾却说他&ldo;难与共患难&rdo;。这从何说起呢?得从去年说起。咸丰十年八月,曾国藩派李元度援徽州,入城后,坚守未满三日,即被攻破。徽州一破,祁门大营岌岌可危;李元度深知此役失败的严重性,怕被责罚,遂不返回祁门大营。游荡十几天后,终决不妥,这才回营请训。但是,见面后,一味狡辩开脱,曾大怒,痛斥之;李元度不堪训责,负羞而逃。军营岂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地方?曾国藩当下决定严参,命李鸿章作稿。孰料李鸿章认为李元度是共历患难之人,功罪相抵,不应严惩,便说:&ldo;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rdo;;曾国藩怒不可遏,说:&ldo;我自属稿&rdo;;李说:&ldo;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rdo;;曾国藩正在气头上,乃说:&ldo;听君之便&rdo;。于是,李鸿章去了江西。此事只能说明李鸿章好讲哥们义气,似乎和&ldo;难与共患难&rdo;无关,曾国藩为什么要对欧阳兆熊那样说呢?如前所述,徽州一破,祁门大营兵单将寡,岌岌可危,随后太平军大举来攻,相距数十里而已。曾国藩万念俱灰,预先写好遗书,准备在此死节。幕客、委员,或请病假或请事假,走了一大半。留下来的则将行李移置舟船,时刻准备逃命。程桓生是曾国藩的棋友,几乎每日要陪曾国藩下一盘棋,见面太频繁,不好意思开溜;但私底下逢人便问:&ldo;死在一堆如何?&rdo;前此,李鸿章藉李元度事负气出走,现在看来,则不无借机逃遁的嫌疑,所以曾国藩要说他&ldo;难与共患难&rdo;。后来,鲍超、曾国荃胜仗解围,渡过危机,李鸿章再度入幕。恰逢朝命曾国藩推荐巡抚人选,李鸿章固然&ldo;智勇兼全,堪胜封疆&rdo;,但曾国藩心中不能不存&ldo;芥蒂&rdo;,故犹豫再三,终未遽以其名入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