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战青天是什么意思 > 第37章(第1页)

第37章(第1页)

&ldo;留半城屯其馀众&rdo;和&ldo;献城后,遂占住阊、胥、盘、齐四门,于街巷各口堆石置卡,隐然树敌&rdo;;是一个意思,即苏州并非全部由淮军控制,而是两军共管。降军所以要保留二十营,并非编入淮军,而是用来屯守苏州&ldo;半城&rdo;。

&ldo;受翎不薙发&rdo;和&ldo;讵郜云官并未薙发&rdo;;郜之保持&ldo;长毛&rdo;发型,乃经洋澄湖会议商定,早有成议,并非违约。

&ldo;三事&rdo;以外,李鸿章报告还多出一条,就是&ldo;奏保总兵、副将官职,指明何省何任&rdo;;此或《类钞》漏记,或是李鸿章捏增,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乃是这些条件根本就是洋澄湖谈判确定并经戈登担保的&ldo;成议&rdo;,而不是降人开门迎师后临时增添的&ldo;动议&rdo;。

限于国体(如&ldo;受翎不薙发&rdo;)、政体(如&ldo;奏保总兵、副将&rdo;),程学启早就知道这些条件不可能得到履行,而&ldo;亦允之&rdo;,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要早日拿下苏州。当时战局,实有利于淮军,假以时日,必能力取。但如前所述,军机处和曾国藩正在催调黄翼升水师,并已发下最后通牒:再不应调,即兴参办。果真参办,水师势必调离;水师调离,城围势必松懈;城围松懈,克复必成虚愿。程、李当日并不能预知苗沛霖即将覆灭,而是以为黄翼升水师必在短期内离开江苏,赴淮协剿。那么,如何在水师离开前最大限度发挥水师的作用,成为淮军战略考量的首要甚至是唯一因素。水师在,可以继续攻城,但不能保证如期攻下;水师不在,则遑论攻城,并因此减轻敌军的压力,得随时提防敌军的反攻倒算;江苏攻守大局,敌我消长之势,将为之大变。为避免出现此种局势,其战略决策必须遵守如下原则:招降较之克城,用力较省,用时较短,故攻城不如招降。投降、受降,须进行谈判;水师随时可能调离,则谈判必须速战速决,否则水师撤离,敌方压力骤减,便会拒绝投降。谈判要快,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纠缠细节,有求必应,甚至主动牺牲权益。于是,程学启在洋澄湖谈判中,答应了所有不合理、无法履行的条款。于是,郜永宽等人在五天内履行了合同义务,于二十五日来到淮军大营,要求李、程履行相应义务。于是,李、程因无法执行合同,遂悍然违约,杀人灭口。

李鸿章、程学启鉴于水师不日离苏的现实困难,以招降代替攻城;鉴于谈判条款不可执行的法理局限,以杀降代替抚降。这就是杀降事件的真相。

谈判初始,程学启欺骗了郜永宽等降人以及戈登这个保人。随即,向李鸿章汇报,并告知事成后杀降的&ldo;方略&rdo;。李鸿章&ldo;踟躇三昼夜,不能决&rdo;;所以如此之故,无非三个原因:首先,谈判条款过于离奇。李鸿章知道朝廷不仅不会同意,甚至会因此进行责罚(胜保于本年初被杀,罪状之一就是&ldo;养筴贻患&rdo;);其次,倘若因此不得不杀降的话,前所列举杀降之祸及舆论压力,必将集矢于作为统帅的己身,自己应否承受?能否承受?最后,戈登身为保人,杀降势必玷污他的名誉。彼人一怒之下,是否会引发常胜军和淮军交恶乃至&ldo;开仗&rdo;,甚而导致中、英两国的外交危机?场面闹大,能否&ldo;驾驭在我&rdo;,实无把握。他&ldo;三昼夜,不能决&rdo;,程学启可没心思看他&ldo;踟躇&rdo;,故&ldo;以(离)去要(挟)之&rdo;。但求成功、不择手段,即所谓&ldo;小人无忌惮&rdo;的很忍之心,终于占了上风,就这样,他半推半就参与到杀降事件中,并着手布置善后事宜。程学启对降人可以一杀了之,李鸿章作为一军统帅,乃是最终责任人,则需考虑到事后的危机公关。

一个是道德、舆论层面的公关。伯牛作为历史爱好者,可以将这个先骗降后杀降的故事原原本本、清清楚楚的讲一遍,他却不能。因为,杀降不过是&ldo;暴虐&rdo;,依照雷锋同志所说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残酷无情的名言,过分一点而已,尚无伤大雅;倘若此前还有骗降的勾当,那么,他就不但破坏了&ldo;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rdo;(招降谈判,李、程实为政府代表)的政治原则,也触犯了&ldo;人而无信,不知其可&rdo;的圣门家法。较之&ldo;暴虐&rdo;的恶名,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他务必要文过饰非,尽行撇清。因此,他在报告中混淆次序,调换因果,将敌我经谈判确定的&ldo;成议&rdo;置换为敌方临时倡发的&ldo;动议&rdo;,将有组织有预谋的杀降解释为仓促应变的&ldo;立断当机&rdo;。藉此信息不对称之故,外界看到他的&ldo;第一手&rdo;材料,尽管对杀降不无微辞,但也能体谅他那份不得不如此的无可奈何。如此公关的结果就是:朝廷没有一丝指责,并讥讽&ldo;夷人&rdo;的抗议是&ldo;不明事理&rdo;;同侪不仅不谴责,甚而设身处地,予以褒扬;洋商以及英国外交官们在经过初期条件反射的愤怒之后,渐渐&ldo;淡然&rdo;,甚而&ldo;以杀伪酋为是&rdo;。

还有一项公关,稍嫌麻烦,就是如何安抚戈登。那时候,中外人士尚未就人权、公法等&ldo;普世价值&rdo;取得共识,李鸿章这套便宜行事的说辞,尤其不能说服特别重视荣誉的戈登将军。戈登在昆山知道这个消息后,&ldo;深感耻辱和极度伤心&rdo;,发誓要消灭李、程和&ldo;实际上他怀疑参与将诸王斩首和苏州屠杀的任何中国官员&rdo;。据闻,他&ldo;自携短铳以觅之&rdo;,要和李鸿章进行一次私人决斗。但是,此时的淮军,已经不是初抵上海规模,而常胜军&ldo;除炸炮外,攻剿不若我军&rdo;,所以,戈登&ldo;屡称对仗&rdo;,李鸿章&ldo;亦不甚惧怯也&rdo;。凡敢于利用、玩弄、出卖他人者,首要考虑的就是事态激化后是否有以制之,否则,就成了玩火自焚。淮军实力足以弹压常胜军,早在李鸿章和程学启的算计之中,戈登熟知彼己,自也不敢意气用事。双方不发生火拼,则事态尚未恶化,则公关之术犹有用武之地,李鸿章针对戈登实施的公关技巧,一是奏请褒奖,一是保持距离。李鸿章在杀降当日拜发的捷报中,奏请褒奖四个人,头功是程学启,次功就是戈登,李朝斌、黄翼升尚在其后。保持距离,则是不再召同常胜军会剿,独立完成军事任务,例如,收复苏州后,几天内淮军就攻克了无锡、金匮。此招正好挠着戈登的痒处;军人的使命毕竟是赢得战争、赢得荣誉,纠缠于道德准则,实在不是戈登这个&ldo;大名鼎鼎的异邦人&rdo;登陆中国的目的。两个月后,李鸿章稍示和好,他便尽捐前嫌,再度和淮军并肩作战。不过,作为一个有原则的人,作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拒绝收受朝廷赏给的一万两银子,以此表示个人对于杀降事件持有保留意见。他在褒奖令背面写下一段类似萨特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宣言的文字:&ldo;由于攻占苏州后所发生的情况,我不能接受任何标志皇帝陛下赏识的东西&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