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战青天是什么意思 > 第58章(第1页)

第58章(第1页)

道不可知,其在迹乎?我们先看一封作于咸丰四年闰七月间的信,看能否辨认出左宗棠纯以至刚之道,作人行事的心路:

&ldo;来示谓涤公拟以蓝顶花翎尊武侯;大非相处之道。长沙、浏阳、湘潭,兄颇有劳,受之尚可无怍。至此次克复岳州,则相距三百馀里,未尝有一日汗马之劳,又未尝偶参帷幄之议,何以处己?何以服人?方望溪与友论出处:&lso;天不欲废吾道,自有堂堂正正登进之阶,何必假史局以起?&rso;此言良是。吾欲做官,则同知直隶州亦官矣,必知府而后为官耶?且鄙人二十年来所尝留心、自信必可称职者,惟知县一官。同知较知县,则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实非宿愿;知府则近民而民不之亲,近官而官不禀畏,官职愈大,责任愈重,而报称为难,不可为也。此上惟督、抚握一省大权,殊可展布,此又非一蹴所能得者。以蓝顶尊武侯而夺其纶巾,以花翎尊武侯而褫其羽扇,既不当武侯之意,而令此武侯为世讪笑,进退均无所可,非积怨深仇,断不至是。涤公质厚,必不解出此,大约必润之从中怂恿,两诸葛又从而媒孽之,遂有此论。润之喜任术,善牢笼,吾向谓其不及我者以此;今竟以此加诸我,尤非所堪。两诸葛懵焉为其颠倒,一何可笑。幸此议中辍,可以不提;否则必乞详为涤公陈之,吾自此不敢即萌退志,俟大局勘定,再议安置此身之策。若真以蓝顶加于纶巾之上者,吾当批髮入山,誓不复出矣&rdo;;

左宗棠于是年三月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四月,来犯之太平军败于湘潭。七月,湘军在岳阳大胜。随后,湘军出湖南援湖北,开始了十年的东征。曾国藩汇保两次战役有功人员,准备列上左宗棠的名字。&ldo;拟以蓝顶花翎尊武侯&rdo;;&ldo;武侯&rdo;,诸葛亮也,左宗棠素以诸葛亮自我期许,故自称&ldo;武侯&rdo;。&ldo;蓝顶&rdo;,四品官帽顶以蓝宝石为饰;&ldo;花翎&rdo;,有功者蒙恩特赏之孔雀翎,也是官帽饰物。然则,曾国藩原计划保举左宗棠为知府(从四品),并求赏戴花翎。去年五月,左宗棠在湖南巡抚张亮基幕,以&ldo;防守湖南&rdo;功(即信中所谓长沙防守、浏阳剿匪之功),得旨以同知直隶州(正五品)用。湘军克复岳阳,抚署并未与谋,此时,左宗棠个人也未直接介入湘军的后勤事务,曾国藩却替左宗棠申请晋级,可谓是贿恩市德的不正之风。此前,曾国藩因不通人情、不晓时务兼且不明战事,被他嘲笑为&ldo;猪子&rdo;、&ldo;书憨&rdo;(书面语则为&ldo;质厚&rdo;),怎么一胜以后,立即就学会了这些歪门邪道?因此,他猜测这个歪点子必出自&ldo;喜任术,善牢笼&rdo;的胡林翼,而煽风点火者则为郭家嵩焘、崑焘两兄弟(即信中&ldo;两诸葛&rdo;)。左宗棠既自称&ldo;武侯&rdo;,则不仅在经济之学上向诸葛亮看齐,行藏用舍这些人生大关节必也以诸葛亮为榜样。早年,他深受陶澍、林则徐的赏识,皆许之为&ldo;绝世奇才&rdo;,但科场三次败北,令他官兴阑珊,遂退归家山,以务农、教读为事,俨然&ldo;躬耕于南阳&rdo;的&ldo;卧龙&rdo;。张亮基、骆秉章先后抚湘,慕左先生大名,数次&ldo;遣使持币入山敦促&rdo;,他才出山入幕,又俨然是三顾茅庐以后方出山任事的&ldo;臣亮&rdo;。然则,半品之加,一翎之赏,本非他此行的目的,何况来路不正,迹近交易,正所谓&ldo;以蓝顶尊武侯而夺其纶巾,以花翎尊武侯而褫其羽扇,既不当武侯之意,而令此武侯为世讪笑,进退均无所可&rdo;。所以,他一开始就要严词拒绝,说&ldo;大非(朋友)相处之道&rdo;了。

但是,此信的重点,尚不在此。不苟取、不妄得,不过区区一介之廉,不足以说明他的志向和原则。&ldo;鄙人二十年来所尝留心、自信必可称职者,惟知县一官&rdo;;这句话,必出于实干家之口,亦只会出于真能办事者之口。知县为亲民之官,即今日所谓基层党(政)组织也;位置卑下,作用巨大。对百姓来说,知县就是可以触知的具体而微的中央政府,&ldo;帝力于我何有哉&rdo;?即在是也。对中央来说,知县就是可以量化的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的统计样本,黄仁宇所谓&ldo;数目字管理&rdo;的国家,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然则,政治是否清明,行政是否通畅,知县之为用大矣哉!然则,知县之得人与否,关于国计民生者,岂可忽哉!了解一下清代在举人中&ldo;大挑知县&rdo;的程序,即知其时政府对知县人选的重视:

&ldo;每届大挑,钦派王大臣在内阁举行。每二十人为一班。既序立,先唱三人名,盖用知县者三人。(三人)既出,继唱八人名,乃不用者,俗谓之&lso;八仙&rso;,亦皆出。其馀九人不唱名,皆以教职用&rdo;;

举人,在科举制国家中,绝对是&ldo;精英&rdo;人物,而在其中挑选知县,中签率竟只有15(二十选三)。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平均素质非常高。冒昧一点说,今日吾国公务员,就平均素质而言,不可能比得上当日的举人,然则分别从两个候选团体里挑选出来的亲民官,其素质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清代中后期捐纳之风大开,阿猫阿狗都可以做官,甚至道、府之类职位也能合法购得,遑论知县;由此,清朝政府基层组织的有效性受到极大破坏。像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那种程度严重到动摇国本的起义接连发生,不能不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治结构的基本单元‐‐知县‐‐的选拔制度受到极大破坏的恶果。今日报章不屡云某处买官某处卖官么?较之清代捐纳,其合法非法则异,其害民误国则同,为政者亟当凛之戒之。当然,这是题外话,点到即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