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突破花篱、濠沟,一味大炮远攻,不易奏效;挖地道也因距离过远,事倍功半。九月初,秀成堂弟世贤从嘉兴赶来助战,于是,太平军改变战法,倚仗装备优势,近前枪战,逼营肉搏。这一下曾国荃就有点吃不消了。因为此时湘军个人装备中大多为鸟枪、抬枪等&ldo;土枪&rdo;,火力不猛,射程也短,而李秀成所部&ldo;专用洋枪,力可及远,皆&lso;牛芒鬼子&rso;(即闲散洋人)广东、宁波商船购运者&rdo;。敌我对阵,敌枪能射中我,我不能射中敌人;将士用命,而无用武之地。无奈之下,只能收缩防线,躲在子墙后面进行抵抗。而太平军将湘军逼进营垒后,便可达到濠沟边上,&ldo;多用箱箧实土于中,排砌濠边,明防炮子于上,暗凿地道于下&rdo;。九月十二日,太平军便挖通了一条地道,直抵营墙,我们看看地道战的威力:
&ldo;十二日,瞥见西南一股悉并东路,潜伏雨花台后。曾国荃知地道之将轰塌,令各营谨以备之。不转瞬,而嘉字、吉后两营外一声霹雳,烟焰上冲,石块、土块飞入天半,营墙各崩塌十数丈&rdo;;
一旦守不住营外濠、篱,敌军就可以轻轻松松实行&ldo;定向爆破&rdo;。幸而曾国荃所部为百战精锐之师,爆破前妥为部署,爆破后勇猛敢战,拼死堵住缺口,敌军才没冲进营盘。此后,太平军继续挖地道,湘军则总结教训:与其被动挨炸,&ldo;莫若审贼所向,掘地数仞,隧而迎焉&rdo;,就是以地道破地道之法。填满炸药的地道才可怕,没填炸药,则不可怕;于是,两边对挖,一待&ldo;内外洞穿&rdo;,湘军或&ldo;抽刃迭刺,聚而歼之&rdo;,或&ldo;熏以毒烟,灌以秽水&rdo;,或&ldo;伐木作薪,堵塞洞口&rdo;,总算抑制住了太平军的地道战。
以炮以洞,二李俱不能得逞,两军势必陷入僵持之局。僵持,则饷粮弹药能否补充至为关键。曾贞幹负责江边粮道的防守,在水师接应下,顶住了太平军的猛攻,乃能源源不断从安庆、芜湖等地获得接济。而南京防军和城外李军被曾营阻隔,无法接济粮草;倘自苏州前来接应,则长江两岸镇江、扬州为清军占据,江面另有湘军水师,运船也无法通过。因此,太平军无法保障后勤补给。加之太平军八月中旬来此,未带冬衣,十月后气候转凉,饥寒交迫,无法&ldo;僵持&rdo;,遂于十月初五日撤兵。曾国荃坚守四十六天,终于勉强保住阵地,没有重蹈向荣、张国樑的覆辙。
三、战天京曾九呆子
如前所述,只占内圈阵地,不占外围形势,腹背受敌、围军被围剿的局面就不可避免。尤其是苏州、常州、杭州、嘉兴、宁国和九洑洲,这几处要地,一天不被清军控制,南京围军就一天不得安宁。南京城墙、石垒极为坚固,城中粮食弹药储备极为丰富,冒然强攻,伤亡必大,士气必衰,一旦再有援军来攻,是不是还能坚持四十六天,把握极小。在外围未曾肃清的情况下,&ldo;长扎雨花台,以二三万劲旅屯宿该处&rdo;,必然是一种尴尬乃至危险的境况:&ldo;援贼不来,则终岁清闲,全无一事(伯牛案:城坚粮足,不敢攻城,故曰清闲);援贼
再来,则归路全断,一蚁溃堤(伯牛案:倘若粮道被断,则必然崩溃)&rdo;;所以,最初曾国荃孤军挺进雨花台,曾国藩就不赞成,此次被围攻,他就直接批评了:&ldo;此等最险之着,只可一试再试,岂可屡屡试之,以为兵家要诀乎?行兵最贵机局生活;弟在吉安、安庆,机局已不甚活,至金陵,则更呆矣&rdo;;话说得很严厉,甚至连前此的克城之功也加以指摘。
湘军陆军名将,前有塔齐布、罗泽南,后有李续宾、多隆阿、鲍超,曾国荃虽然屡在前敌,不乏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举动,也有克城拔寨的功勋,但并无名将之称。何也?若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或者治军有方、纪律严明等标准进行综合比较,论述冗赘,可读性差;讲一个小故事,读者自可知道其不被称以名将的原因。光绪十年,左宗棠奉旨赴福建督师,在南京与两江总督曾国荃预商军事,谈毕,唠起家常,左问:&ldo;老九一生得力何处?&rdo;曾说:&ldo;挥金如土,杀人如麻&rdo;。就这八个字可以判断其不是名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湘军十年征战,一直被&ldo;饷绌&rdo;困扰,士兵因此哗变的事例各军皆有,唯独曾国荃所部不曾发生此类事变。特别是咸丰八年曾国藩重出江湖以后,曾国荃所部待遇优于他军,彭玉麟、鲍超等人便屡屡抱怨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甚至,与他人争夺拨款以外,曾国荃的个人帐目,也不是很清楚,常常遭惹物议。而在具体作战中,曾国荃不吝惜子弹炸药,消耗极大,连曾国藩也啧有烦言,但又不得不&ldo;源源接济&rdo;。不缺饷,军心自然稳定;弹药不计成本,实力自然超群,所以,曾国荃所谓&ldo;挥金如土&rdo;,不过是得天独厚、近水楼台的经济优势,并非湘军将领普遍拥有的战备条件。&ldo;杀人如麻&rdo;固然豪爽,但是类似于安庆屠城那样的&ldo;杀人如麻&rdo;,又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呢?不公平,程序不正义,结果当然不令人信服,是故曾国荃不被称为名将。
既然不是名将,所以曾国藩敢于在战略、战术层面批评曾国荃,对于塔齐布、鲍超之类的将领,他就不用如此操心,做好调派、筹饷等行政工作就够了。批评过后,他又指示机宜,表明取&ldo;势&rdo;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