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读史表达了什么道理 > 第38章(第1页)

第38章(第1页)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儿女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虹←桥←书←吧←

第48节:刘希夷,死于版权纠纷(5)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然而,在若干年后编纂的《全唐诗》里,宋之问有一首叫做《有所思》的诗,其内容与刘希夷这首《代悲白头翁》有惊人的相似,只是宋之问把刘希夷的那句&ot;洛阳女儿惜颜色&ot;改成了&ot;幽闺女儿惜颜色&ot;,其余的一尽相同。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把著作权让给我,好吗

你相信诗谶么?

谶语是一种诅咒,是一种带有恶毒性质的预测。诗谶,顾名思义,就是诗句中包含了带有诅咒性的谶语,或是给了读者一个明显的暗示,而这个暗示则是不好的,带有不祥的色彩。这好像是一种迷信,但却是令人感伤。

这里还不得不提一下《红楼梦》。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这回中,贾元春来省大观园,让各姊妹制灯谜,贾母让贾政猜来与她听。贾政不敢怠慢,就下去一个个的猜来,当猜到宝钗制的灯谜的时候,谜面是四句诗:&ot;有眼无珠腹中空,荷花山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ot;贾政看完后,心内暗自思忖:&ot;宝钗小小的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是垂头沉思。&ot;

可见诗中含谶对人的精神打击是很大的。你可以说它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人的感情和精神却不是简单的用科学一次就可以涵盖的。人有的时候更相信感性。

初唐的时候,&ot;四杰&ot;中有一个叫做卢照邻的诗人。他曾做诗曰: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后来因人生失意,无意留恋,自投颍水而死,正如诗中所说的那样。可谓一语成谶。

还有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唐朝最著名的女诗人薛涛,她八九岁的时候就能做诗了,而且诗思才情颇高。他的父亲引以为豪。有一天,他的父亲想考一考薛涛的才能,就指着庭院里的大梧桐,随口吟出一句:庭中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让薛涛接下句凑成一首诗。薛涛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她的父亲听后揪然久已。为什么呢,因为薛涛的父亲从女儿所吟之诗中,听出了谶语的成分,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不是风月场上的营生么?他料定女儿长大后必沦为风尘女子,故而揪然久已。

刘希夷做诗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记载:

(希夷)尝作《白头吟》,一联云:&ot;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ot;既而叹曰:&ot;此语谶也。石崇谓&ot;白首同所归&ot;,复何以异。&ot;乃除之。又吟曰:&ot;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ot;复叹曰:&ot;死生有命,岂由此虚言乎!&ot;遂并存之。

刘希夷感到《代悲白头翁》里有两联都含有谶语,这对于敏感而又脆弱的诗人来说,打击是相当大的。不过,刘希夷还能做到豁达开朗,这大概和他的游历经历有关,可是这样的豁达是无奈的,因为谶语已作,再想更改已经是不可能了。故而刘希夷索性从容的感叹,生死有命,岂能相信这样的虚妄之言?这仅是一句自我安慰的话而已,如果真的不信,又何必感叹呢?

刘希夷其实是相信诗谶的,因为他的心里早有诗谶的影子。他清楚地知道《世说新语》里的一桩故事,这个故事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晋朝的时候,孙秀对石崇和潘岳都心怀忌恨。他曾向石崇讨要石崇非常宠爱的小妾绿珠,石崇拒绝了他,因此孙秀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而怀恨潘岳是因为往昔的时候,潘岳不把孙秀放在眼里。

后来孙秀作了中书令,将大权窃于己手。潘岳去见他,试探地问道:孙大人啊,你还记得以前咱们以前的事吗?

孙休说:深藏心中,怎么会忘记呢?潘岳由是知道孙休迟早要报复他和石崇。后来果然不出潘岳所料,石崇和潘岳全都被孙秀抓起来。

临死的时候,石崇问潘岳:你怎么跟我一样的下场啊?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49节:刘希夷,死于版权纠纷(6)

潘岳回答说:你忘了吗?这不正如我所说的那样,白首同所归,我们两个白头发的老头子这不死到一块了吗?

原来,潘岳昔日曾赠诗石崇,其中一首中有两句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没想到无意中的一句诗,竟成了他和石崇共同赴死的谶语。

刘希夷写完《代悲白头翁》后,眼前一直浮现石崇和潘岳共同赴死的场面,难道一句无意的诗句真能成为预测结局的谶语吗?从此他的心里有了一块阴影,虽然他豁达的面对生死,但每当他想到自己诗中的谶语时,都会觉得死亡已经迫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