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王羲之传全文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一)什么是名士风流

&ot;风流&ot;一词早在汉代已广泛使用,原指风俗教化如风之行、如水奔流。

《后汉书&iddot;刑法志》云:&ot;吏安其官,民乐其业??风流笃厚,禁罔疏阔。&ot;后词意变迁作英俊、杰出之意以形容人物。苏轼《念奴娇&iddot;赤壁怀古》词:&ot;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ot;毛泽东在《沁园春&iddot;雪》中写道:&ot;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ot;。风流也指文学作品的超逸美妙的风格,嵇康《琴赋&iddot;序》:&ot;体制风流,莫不相袭。&ot;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云:&ot;不著一字,尽得风流。&ot;也指女子风韵和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花蕊夫人《宫词》云:&ot;年初十五最风流。&ot;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云:&ot;长安有平康坊,妓女居之地??时人谓此坊为&39;风流薮泽&39;。&ot;我们所阐述的晋人风流是指这一时期士人的风度,标格。冠以风流者有一种自由精神,脱俗的言行,超逸的风度,为士人所崇尚,作为追求的目标。近代、现代美学家将&ot;风流&ot;视为魏晋名士&ot;人格美&ot;的一种表现。《晋书&iddot;殷浩传》&ot;(浩)善玄言,与叔父融俱好《老》、《易》。融与浩口谈则辞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有所宗。&ot;《南史&iddot;王俭传》:&ot;俭尝谓人曰&39;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39;&ot;风流往往与恃才而不拘礼法的名士连在一起,称之为&ot;名士风流&ot;。名士多风流早在汉代就已这样了,《后汉书&iddot;方术传论》曰:&ot;汉世所谓名士者,其风流所知矣。&ot;《颜氏家训&iddot;杂艺》云:&ot;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唯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ot;《晋书&iddot;王献之传》云:&ot;(献之)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ot;既然王羲之是&ot;风流才士&ot;、王献之是&ot;风流一时之冠&ot;,何为风流?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ot;风流是一种美&ot;1,是魏晋士人的一个鲜明特征。冯友兰说:《世说新语》常说名士风流。我们可以说,风流是名士的主要表现。是名士必风流。所谓&ot;是真名士自风流&ot;。

(二)风流的表现形式

魏晋风流表现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形式。

1恩格斯《致康&iddot;施米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4页。2恩格斯:《路德维希&iddot;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9页。1冯友兰:《论风流》,《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1版。2冯友兰:《论风流》,《三松堂学术文集》。

即清谈之风、品题之风、任诞之风。清谈之风:清谈也称为&ot;谈玄&ot;、&ot;清言&ot;、&ot;共谈&ot;、&ot;共论&ot;等。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东汉,当时大学生聚集在京师,群言放论,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当权者的腐败,实际是一种政治行为。到了东晋,清谈和东汉相比,显然不同了,清谈主要以玄学为内容,脱离实际,避开政治,不干预朝政。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杜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治,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我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

1清谈

清谈对于统治者来说十分有利,因为转移了许多人的视线和注意力,所以上至帝王下至文武官员,文人僧道都崇尚和参加清谈。《世说新语》多处记述简文帝司马昱参加名士们清谈的故事:支道林(遁)、殷渊源(浩)俱在相王(简文帝即位前曾以会稽王居相位,故称)许,相王谓二人:&ot;可试交一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之固,君其慎焉!&ot;支初作,改辙远之;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ot;此自是其胜场,安可争锋!&ot;当时的王导、庾亮、殷浩、桓温、谢安、王述等都是清谈高手。清谈,对于当时知识分子说来,是高贵风雅之举,是显露自己才华的极好机会,当然清谈也是有其功利目的的,下文再论述。

清谈内容以《易》、《老》、《庄》三玄为主,论辩《周易》、《老子》、《庄子》的义理,清谈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主客相对论辩,在两人中进行;一人清谈,听者不进行辩驳,或者客主均为自己,自己问难,自己答辩,犹如独脚戏一样。王弼很小的时候就有这种本领,往往所谈的义理别人是难以企及的;临时拈题,在座都各清谈一通;两人论辩,一人评判。

东晋时代,清谈之风之盛无以复加,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东晋以后,士人们流为清谈,而不去做文章了。

2品题之风

东晋时代的品题,实际上就是上层社会中对士人品德、才干、容貌、举止、风度气质的品评论鉴。

品题是有其目的的,这个时期的品题既是审美的,也有其功利性。虽然不像李白说的&ot;一经品题,便作佳士&ot;。但它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名誉、地位、前途。《世说新语&iddot;品藻》云:&ot;世论温太真(峤)是过江第二流高者。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ot;温峤品题因为未列入第一流,脸色都变了,足以说明当时知识分子对此是何等看重。名士品题或毁或誉都非同小可。在不少情况下,品题能起到发现与选拔人才的积极作用。对一些青少年来说,品题可激励他们成才。王羲之首先被周发现并认为有廉、蔺气度。庾亮曾上疏称王羲之&ot;清贵有鉴裁&ot;,这在当时都是极高的评1《世说新语&iddot;文学》。

价。

汉末出现郡国举士的&ot;月旦评&ot;。其主题词是:&ot;评&ot;。而东晋时代是赏誉,其关键在一个&ot;赏&ot;字。品题是一个审美过程,从品题中可以看出,魏晋时代对人物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品题在美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宗白华曾指出: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ot;人物品藻&ot;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人格美的评赏。

3任诞之风

任诞之风主要表现在饮酒、服药、裸裎、率真任性等方面。

如果简单地说,饮酒就是魏晋风流的一种表现,也许不够严密,但饮酒者之面广、人多,是这一时期以前各个朝代所不能比拟的。这确是一个事实,特别是那些文人雅士极少是不饮酒的。他们狂饮酣醉,放浪不羁。&ot;竹林七贤&ot;之一的刘伶,居然还著有一篇歌颂酒的《酒德颂》。

东晋名士们嗜酒如命,终日沉醉,其实质是为了逃避现实,明哲保身。

他们表面上放达任诞,内心却无比优愤,&ot;何以解忧,唯有社康&ot;;&ot;胸中块垒,故须酒浇之&ot;。1用酒来麻醉自己。更有一些名士用酣饮作为抵抗和逃避政治的一种手段。据《晋书&iddot;阮籍传》记载:&ot;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置之罪,皆以酣醉获免。&ot;在魏晋的名士看来,全身远祸,酣饮是最佳选择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