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大势中势小势 > 第96章(第1页)

第96章(第1页)

美国之于宋美龄犹如第二故乡,可是近来她对它越来越不满意了。

魏德迈来华,本指望他能带来排山倒海式的军事、经济援助和美国对华政策的激烈改变,为扭转时局起到鼓舞人心的推动作用,至少他可以特使的身份影响杜鲁门总统,适当增加些舆论支持。没想这个吝啬的滑头风光了大半个中国,临走竞板起面孔,连个鼓劲的屁都不舍得放,反而暗中捅了不少天窗,明打明地要拆委员长的台,企图以他人取而代之。

还有那个一脸忠厚的大使司徒雷登,近日更是左一份报告、有一份备忘录传给华盛顿,说什么&ldo;刘伯承的大规模攻袭安徽、鄂东和豫南,是一件令人大感忧虑的事情&rdo;。&ldo;军事情况已呈恶化&rdo;,&ldo;首都和各地沮丧失望现象愈益严重,照这个速度演变下去,很难设想局势还能维持多久&rdo;。因为&ldo;前途无望中产生出来的失败主义情绪使一切创造性努力无能为力&rdo;,&ldo;一种普遍的灾难临头的失望情绪导致日益增加的军队贪污&rdo;。&ldo;国民党内弥漫的腐化和反动势力更是尽人皆知&rdo;,而这一切&ldo;决定的问题仍然是蒋的人格和个性&rdo;。所以。我对努力影响总统的想法已经比任何时候都感到灰心了&rdo;。&ldo;现在需要的是能感召人的领袖,而这似乎是蒋委员长所不能做到的&rdo;。

更有甚者,这位友好的大使竟对共产党比对委员长似乎更充满信心,认为&ldo;共产党没有战斗力和士气降低的任何迹象&rdo;。&ldo;他们自信有能力继续战斗两三年,届时会控制长江以北地区、他们正稳步地改良组织及训练。军官和士兵同甘共苦,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战斗,超越一切自私的野心和享受。……他们正在推行破坏性质的战略,直到打垮现政府为止&rdo;。因此,&ldo;大家已日渐了解到,在军事上战胜共产党是不可能的&rdo;。

宋美龄想起不久前蒋介石对她说的一番痛心疾首的话:&ldo;美国人历来是靠不住的。这个,我比你清楚。抗战时,没有美援我照样打了四年9后四年美国人参加进来,我没有败在日本人手中,却险些被美国人限制于死地!美国,是个只讲实际利益而不讲交情的国家。所以,对他们我从不抱幻想。说到底,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而真正令我痛心的不是美国人,却恰恰是我们自己!&rdo;

宋美龄知道蒋介石所指。

全国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虽一时还说不上不可收拾,却显然没了当初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的势头。经济危机更是日甚一日,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各地的学潮、示威游行像洪水一样扑天盖地。

尤其是共军重占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十数万大军控制了鄂豫皖之后,失望、惶恐情绪如同瘟疫一般流行蔓延。&ldo;武汉吃紧&rdo;,&ldo;长江吃紧&rdo;……各色各样的传闻不胫而走,从首都到武汉到上海,沿江两岸,城镇乡村,街谈巷议,莫不言此。南京警备司令部既不查实,也不报告,慌忙下令南京长江一带下午9时以后实行戒严。武汉更是人心浮动,那个没出息的行营主任程潜也沉不住气,急匆匆宣布组织&ldo;义勇警察总队&rdo;保卫大武汉,好像共军已经兵临城下了。西安也下令宵禁,只因为陈赓攻克了卢氏。其实卢氏距临潼尚有160里,离西安就更远了。无稽之谈!

蒋介石召来行政院新闻局局长董显光、国防部新闻局局长邓文仪,发了一通脾气:&ldo;你们所掌何事?大别山的事为什么不去宣传,不发新闻,听任奸匪谣言惑众?&rdo;

董、邓二人不敢怠慢,回去之后立即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ldo;共军流窜大别山,造成一种印象,以为他们多么活跃,其实这种印象是毫无根据的。刘伯承邓小平所部强渡黄河,乃为解救山东陈毅,是出于不得已;解救不成,拟接应陈部窜逃河北;复不成,被迫南窜。沿途经过黄泛区、沙河、汝河、淮河等五条大河,遭同军围追堵截,兵力消耗殆尽,进入大别山的残匪为数寥寥无几,实不堪一击,不久即可肃清。&rdo;

其实,宋美龄又何尝不清楚,活怎么说是一回事,仗打得怎么样是另一回事。她的心里和蒋介石一样,丝毫没有因为开了个记者招待会而轻松半点。

共产党确实是越来越嚣张了。

10月10日,毛泽东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竟公然喊出了&ldo;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rdo;的口号。

更令人忧虑的是刘伯承和邓小平,他们进大别山已经两个月了,虽经数次围剿,不但没有肃清,反而让他们窜到长江边上,一时控制了东起华阳镇、西至武穴的300里长江北岸,占领了舒城、庐江、桐城、潜山、广济、英山、望江以及江岸重镇武穴与小池口。

小池口就在九江的对岸。

长江流经武汉形成了东西两个像兜肚样的突出部位,小池口便是其中之一。它南临长江,北靠大别山,酷似一条横卧的牯牛,前蹄蹬着武汉,厄尾扫着南京,牛头掉转过来就能跃过长江,直扑庐山的牯岭。

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宋美龄顺着自己的思路渐渐明白了:战火已经烧到长江边上,牯岭对面的局势之白热化程度已经超过了号称&ldo;火炉&rdo;的南京三伏盛夏。她的大令大概正是为了这个才上庐山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