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后人推测,第一张画像和明成祖的画像一起被隆重地供奉起来,应当是朱元璋的真实形象。但他为什么又要丑化自己呢?其实在民间看来,朱元璋的第二张画像虽然丑陋,却是民间所说的&ldo;五岳朝天&rdo;和&ldo;七十二黑痣&rdo;的&ldo;猪龙形&rdo;贵兆,人们一般认为这种长相的人大富大贵,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而且朱元璋喜欢微服出巡,也可能会故意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以免让人认出他来。或许正是为了引起民间百姓对自己的敬畏,同时出于安全防范上的考虑,朱元璋造出了这两张迥然不同的画像。
其实朱元璋的相貌还曾经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契机,这也是他政治生涯的正式开端。在云游四方的八年旅程中,朱元璋结识了许多江湖朋友,见识和阅历也迅速增加。这时侯已经是天下大乱,各地都有许多农民起义军的队伍,朱元璋觉得自己也应该去参加起义军才会有前途,所以在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时,二十五岁的朱元璋来到濠州城下,准备投奔郭子兴的部队。但守城的兵士看到这个身材高大的和尚闯来,又见他二话不说,只称要见首领,就认定了他是奸细,打算就地处决。郭子兴得到消息,生怕错杀了来投奔的好汉,就赶到城门来,一看这和尚相貌堂堂,神情气质威风凛凛,颇有英雄气概,心里很是喜欢,问清楚他是前来投奔的,就留下他作了步卒。
就这样,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契机来临了。他原本就很有能力,如今又懂得抓住机会,很快就锋芒毕露,引起了郭子兴的注意。他在军队里屡次立下战功,和郭子兴的养女马氏结了婚,又趁招兵的机会把昔日的旧友伙伴都纳入军中,渐渐培养起自己的势力。后来郭子兴去世,朱元璋就继承了他的势力,成为这一部义军的首领。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二月,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迎立韩林儿为皇帝,号为小明王,国号为宋。朱元璋被小明王任命为左副元帅,后来又因战功屡次升迁,到至正二十三年时,因救援小明王而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再是十年前那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他掌握着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再也没有人能够小觑他的势力,而他本人也已经踌躇满志,正摩拳擦掌地为下一个人生目标努力了。
乱世从来都是最适合冒险家活动的舞台。在元朝末年的动荡岁月里,除了朱元璋之外,还有许多英雄或者枭雄也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他们之中,有贩运私盐起家的张士诚,出身渔家、后来做过小吏的陈友谅,泛海贩盐的方国珍,帮佣出身的陈友定,差役出身的明玉珍等。这些人分别拥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各自割据了一块地盘,想要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功业。和他们比起来,朱元璋也拥有自己的特点。和古往今来许多成功的领导者一样,他胸怀大志,果敢坚毅,善于用兵和用人,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当然还比别人多了一些运气。于是在人生功业的第二个阶段中,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一一败在他的手下,他成了群雄中最终的胜利者。
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他占据着江西、湖广一带的地盘,建立了大汉政权,自立为皇帝。他在元末割据的群雄中势力范围最大,军事实力也最强。他拥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水军,大小战舰几百条,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吞并朱元璋的地盘。而张士诚在富庶繁华的江浙一带建立了大周政权,从此就沉浸在江南纸醉金迷的生活里,手下的文武百官相互攀比着聚敛财富,整个政权都表现出一种不思进取的气氛来。
当时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势力都与朱元璋的势力相当,究竟先攻灭哪一方势力,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选择。朱元璋的许多下属看到张士诚的军事实力低于陈友谅,就建议他先攻张士诚后打陈友谅,但朱元璋却做出了与他们相反的判断。他认为张士诚缺乏进取心,陈友谅却习惯进攻,如果先攻打张士诚,陈友谅必然会全力来攻打自己,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而如果先攻打陈友谅,依照张士诚的性格,肯定会犹豫不决,不会参与他们的战争。于是他做出了果断的决定:先和陈友谅交手。
后来的形势发展果然如朱元璋所料,部下们都不得不佩服他的判断。从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这两方势力在应天、江州、鄱阳湖等地进行了几次重大战役,杀得惊天动地。特别是二十三年夏天的鄱阳湖战役,双方都调动了主力部队参战,陈友谅的部队号称六十万,将大战舰用铁链锁在一起长达十几里;而朱元璋的部队只二十万,主要利用小型战船和火器进攻。这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役,局面僵持不下,双方竭力苦战了三十六天,互有胜负,朱元璋几次险些被擒,陈友谅的军粮也终于告竭。正当陈友谅打算退兵,想要重整旗鼓卷土再来时,命运却抢先终止了他的计划:一支飞箭穿过他的头颅,这位枭雄的人生就此画上了句号。第二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陈友谅之子陈理出降,汉政权灭亡,这片疆土从此为朱元璋所据有。
这一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设置文武百官,大量招贤纳士,稳固自己的势力,准备讨伐张士诚集团。朱元璋和部将们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将张士诚的领地一步步攻克。首先是江北和淮东,然后又攻下湖州、杭州等地,剪除了张士诚的羽翼,最后用大军包围苏州,攻打了十个月后终于破城。张士诚烧死家属后自杀未遂,被带去见朱元璋,但问话不答,朱元璋一怒之下将其处死,但也有人说他是被关进监狱后自缢而死的。朱元璋对当地百姓支持张士诚的行为很是不满,后来对他们采取了很多报复性的赋税政策,直到他去世时都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