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下层人民,除美化生活之外,更多的是适应统治者&ldo;制器&rdo;的需要而作装
饰。秦俑艺术从工艺美术的范畴中脱颖而出,自然是由无数不知名的艺术劳
动者适应了时代需要而作的一种新探索。需要指出的是,这时的文人艺术并
未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民间艺术的基础之上。这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经过秦汉几百年的发展之后,至三国以后才出现了以文人为主体的专业艺术
家。由此可以看出,整个秦代尚处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队伍的形成阶
段,同时也是专业艺术家产生的前夜。也正因如此,殷周以来鄙视艺术劳动
的史、古史及士大夫们不可能去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也不会上升到理论高
度来指导艺术。固然先秦的美学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艺术创作,但美学并不
等于美术,秦代的雕塑工匠们还只能根据祖传的经验,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
从事劳动。因此,参差不一的艺术作品便在这个时代中同时出现了。
秦俑三坑的陶俑清楚而明晰地告诉后人的是,这是一个范模分作、组合
安装的组合体,这个组合体的制作过程,跟用零部件组装一台机器几乎没有
什么区别。艺术创作本来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如果不是其中有艺
坛高手作巧妙精到的处理,陶俑势必会成为各部规格不一,整体不能配套的
拙劣作品。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甚至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是,在秦代严刑厉法的恶劣劳
动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工匠们的艺术劳动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其对作品的热
情和创作激情也必然受到极大的压抑。从留传至今的史料和秦俑坑考古资料
表明,建自秦王朝统一前后的兵马俑坑,在这里从事艺术劳动的人群,除秦
国原有的艺术人才外,绝大部分都是以徭役的形式征发自六国的工匠。由于
陵园的工程量极为庞大,除了工师(师傅)领导的工匠外,同时还把有技艺
的&ldo;工隶臣&rdo;也编入其中。于是,在这些成分复杂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
心怀国破家亡之恨,遭遇家世零落之难,身受鞭笞奴役之苦,常存惩罚治罪
之忧,因而把陶塑的烧制不是当作一门艺术创作,而只能是当作一种苦役来
完成。由于工师和官吏们严格的监视和要求,这些在心灵上受到压抑的民间
艺术劳动者,不敢过多地随心所欲,让陶俑缺陷百出,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