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实际执政已有十年,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早就看出汉室天下衰败的根本原因是豪强土地兼并的加剧和平民沦为奴婢的增多。要造就一个新朝极盛之世,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摄政期间,他出于自身地位的考虑,不敢触动豪族大姓的利益。如今,他已是真正的九五之尊,天下惟我独尊,还有什么顾忌呢?
经过反复酝酿,新皇帝救世济民的改制措施终于出台了。第一项内容就是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平民奴婢化加剧的&ldo;王田、奴婢&rdo;政策。凡天下土地都是王田,奴婢称私属,一律禁止买卖。凡男丁不足八人,占田超过九百亩的人家必须把多余的土地分给不足此数的人家,违令者,按律治罪。
王田令一出,立刻引起朝野的震动,最恐慌的当然是朝中官员。这些人谁家也不止良田千顷,奴婢成群。如果按新制处置,就等于夺了他们的封地,断了他们享受荣华富贵的根本。因此,王田令颁布后的第一次朝会上,反对的官员一个个犯颜直谏,请皇帝收回新制。王莽大怒,为表示自己推行新制的决心,也为了杀鸡儆猴,当时将几个闹得最凶的官员推出午门斩首。大臣们一看这架势,再没有人敢说个&ldo;不&rdo;字。当然,也有支持新制的,哀章、王兴、王盛就赞成,这三个政治暴发户,家中本无多少田产,一心要报效皇帝知遇,在众臣反对新制的时候,他们却称颂皇帝宽恩仁厚,怜天爱民。王莽总算找到知心之臣,对三人更加宠爱。朝会结束,大臣们纷纷退出金殿,惟独太师王舜直奔后宫去找皇帝。王莽在朝堂上见太师一言不发就觉得奇怪,听说王舜单独来后宫见他,心知有事,忙命黄门传入。王舜入见,先行君臣大礼,才道:&ldo;陛下,新王田令万万不能颁行天下,臣请陛下收回成命。&rdo;
王莽闻听,有些不悦,道:&ldo;朝堂之上,太师为何不说,反来后宫劝朕?&rdo;
王舜不满地道:&ldo;陛下是新君,以恩威立天下,臣不愿有损圣威。而且,臣也不愿为此丢了性命。&rdo;
王莽听出他的讥讽之意,确实,王舜说的是实话。今非昔比,自己现在是九五之尊的真皇帝,如果太师当着朝臣的面数落自己的不是,这个面子真的丢不起。但在后宫就不同,自己兄弟之间,说点出格的话,也不算什么。因此王莽变了笑脸,道:&ldo;太师有何良言,尽管说吧。&rdo;
王舜郑重地道:&ldo;陛下,这王田令的颁行非同小可。试想公侯卿相、地方官吏、豪强大户,哪一家不是占田无数、奴婢如云。这一纸王田令得罪了天下官吏豪绅,陛下的江山还能稳固吗?&rdo;王莽却道:&ldo;朕就是看到新朝江山不稳固,才决心改制,巩固天下。汉室衰败,皇亲国戚官僚豪强争相吞并贫民田产,贪婪卑鄙的事情到处都是,强者占田数以千计,弱者竟穷极无立锥之地。无田者往往沦为奴婢,如同牛马一样,被人家买卖、驱使,性命都朝不保夕。更有些奸诈残暴之徒藉此谋利,甚至强抢强卖人家妻女。朕顺承天命,做了天子。就要保护每一个子民。圣人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上天也不愿看到越来越多的百姓沦为奴婢。至关紧要的是,民无生路必起而为盗贼,天下不得安宁,江山怎能永固?汉朝的惨痛教训就是前车之鉴。朕推行新制,当然得罪了不少官员豪强,却使更多贫民百姓受益,新朝必赢得万民拥戴,江山得以永固。&rdo;
王莽这一番话发自内心,出自真情。王舜听了,也深受感动,他从政多年,见过的汉室皇帝不是贪财好利,就是荒淫腐化,像王莽这样能为天下苍生着想的皇帝,实在难能可贵。当然,他很清楚王莽熟读儒家经典,对儒家宣扬的井田圣制一向深信不疑,而且对儒家治国思想虔诚无比。这从王莽显贵之后,不敛财、贪色,洁身自好上可以看出来,现在,荣登九五的王莽要代圣人实践那些儒家思想了。
&ldo;儒生治国!&rdo;王舜在给新皇帝的施政措施下着断语。儒生治国最致命的弱点是不切合实际,主观臆断。王舜清醒地认识到危险正在向王莽逼近,自己必须阻止他,于是诤言谏道:&ldo;请恕为臣斗胆。陛下圣贤之书读得太多,极易拘泥于圣人之言而不察实情。很多想象中美好东西也是陛下一厢情愿。陛下圣心仁厚,令人钦敬。可是陛下应该明白,朝廷的新法需要官吏们具体实施,王田令触及官僚豪强切身之利,他们必不会认真执行,反而互相串通,欺蒙陛下。新法无法真正落实,万民不能受益,反便会认为朝廷令行不一,欺世盗名。官绅反对,百姓埋怨,新朝既失人心,怎么能稳固?&rdo;
王莽却笑道:&ldo;太师这是危言耸听。朕已是九五之尊,天之骄子。谁敢对朕阳奉阴违或是抗旨不遵,朕就砍下他的狗头。朕严刑峻法施新政,看哪个狗官不认真执行。不过三年五载,新法便见成效,我新朝极盛之世不远矣,请太师拭目以待。&rdo;
王舜看着新皇帝满面红光、志得意满的样子,内心一阵悲哀,想再劝谏下去,却说不出话来。
又是一个醉人的阳春来到,长安城外,飞花喷绿,燕语莺啼。灞水河里,碧水叮咚,杨柳依依。田野间、绿林中,驿道上,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阳春三月,绿肥红瘦,芳草萋萋,正是踏春郊游的最佳时节,可是,食不裹腹的人们只顾在田野里辛勤劳作,无心欣赏这天赐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