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绎看哥哥一头雾水,知道他必然在胡乱猜测,心里不禁好笑,对阳筠轻声道:
“这‘空城计’已经奏效了。”
阳筠彼时正用镊子夹了一枚指甲大小的极薄的银盏,小心翼翼地往埋了炭的香灰上放,周绎话音一落,她竟手一抖,把银盏丢进了灰里。
周绎见阳筠将银盏掉落,不觉呆住,心中生出多少期盼来,却看见她神色未曾有一点变化。
阳筠用镊子取出沾了灰的银盏,另取一枚新的放好,往盏中添了些香粉,将盖子轻轻盖回,站起身来,仍旧笑盈盈地看着他们兄弟,道了一声“请”。
阳筱跟着起身,居然不再发呆,笑嘻嘻地看着周氏兄弟,让人觉得她纯真,又似乎不怀好意。
周绎道:“我的琴不好。若是有兄长雅奏于前,我也就不必再弹了。”说着,自己先在琴前坐了,略凝了凝神,旋即左手上下进退、右手挑抹勾打,奏出一曲四段的《高山》来。
外行看热闹,阳楌、阳筱等人并不觉得周绎的琴艺有什么问题,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少年来说,这样的琴艺似乎已经十分了得了。而对于十三岁的周纪来说,周绎的技巧仍不够熟练,且一曲被分为四段,若是周纪自己,尚有可能衔接得天衣无缝,对于周绎来说确实难了些。
阳筠却心念微动——周绎好选不选,选了四段《高山》。在她听来,周绎的琴技确是不够娴熟,在这上头似乎也没有十分的天资,但闻音知意,她还是听得出其琴音中的巍然之气的。只是周绎的“高山”似乎太过巍峨险峻、傲视天下了,竟于峥嵘中透出一丝寂寥之意来。
一曲终了,周绎站起身,大方地说了句“见笑”,便将琴让给兄长。
周纪坐下,弹了一曲《阳春白雪》,手指流畅技法纯熟,连阳楌、阳筱也听出来了,周纪的琴艺确实比周绎高出很多。周绎偷瞄了瞄阳筠,发现她依旧面带微笑,看不出有什么想法。
她实在没什么想法。周纪重视技巧多过于情感,虽然技巧几乎无可挑剔,却并不能算是一个真的“擅音律”之人——她甚至有些不喜欢周纪的琴音。
周纪演奏完毕,口中谦虚着,也拿眼睛去看阳筠。原以为她会露出惊羡的神色来,不曾想她仍旧只带着一点淡淡的笑意。略一想倒也是,淑女从来不敢喜怒形于色,阳筠之所以不曾动容,许是因为素来如此吧。
待到了阳筠奏琴,她直接盘膝坐在琴桌前,先用左掌外缘从右至左轻抚了一遍琴弦,接着又用右掌外缘从左至右抚了一遍。周纪觉得女子态度有趣,周绎却更加期待。
阳筠手下流泻出的,是一曲《潇湘水云》。
琴音一起,周纪感到十分意外,并立刻为之折服,看向阳筠的眼睛更加亮了。阳筠的琴艺只有在他之上的,恐怕魏国的大乐师听了也会赞她几句。毕竟阳筠才十一,练琴的日子还有大把。
周绎的心却随着十段琴曲起伏不定,从开始的压抑忧郁,到后来的思绪纷争,再到本该无力叹息却被阳筠奏成的豁然开朗,他觉得自己难得听懂了一回琴。也不知只是阳筠琴艺好、演奏得法,还是自己真的做了她的知音。
曲毕,没等阳筠起身,阳筱就叫起好来。阳筠瞪了妹妹一眼,由印儿扶起,也谦虚了几句。自有侍女上前把琴收了抱回殿去。阳筱吐了吐舌头,回头要玫瑰糕吃。
女官早将阳筠吩咐的都备齐了,听说还要在这里钓鱼,更准备了瓜果糕点并五个黑漆的凳子来。阳筠也就朝东坐在椅子上,拿了根钓竿要钓鱼。阳筱有样学样,挨着姐姐坐了,也摆出钓鱼的样子,然而不到半刻就因为太不安分,被阳筠赶到一边。
阳楌哪里有空钓鱼,况且他也不喜欢,仍旧忙着添茶看水、照顾诸人,又要安排午膳,着实十分忙乱。阳筱看着热闹,便又凑到了阳楌身边去。
周纪与周绎平日里却是没钓过鱼的,不免好奇,看了半天阳筱如何钓鱼,只等她钓上一条来,却不知如今亭子里正乱,这湖中的鱼儿又有人喂,并不贪嘴,哪里钓得上来?二人正看着,阳筱托着一盘荔枝过来,问:
“有人吃没?”
阳筠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三个人,吃了一颗阳筱剥的又剔了核的荔枝,仍旧回头盯着水面。阳筱也不走,仍旧问周氏兄弟要不要吃荔枝。周纪觉得继续站这有些不好意思,转身也要了根钓竿,学着阳筠的样子钓起鱼来。
周绎却没有走,阳筱坐在一旁自顾自吃荔枝,也不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