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李世民的生活是什么样 > 第74章(第1页)

第74章(第1页)

太宗知道这正是长孙氏一贯的风格,只好随声附和:

&ldo;你是后宫的主人,你说了算,随你怎么安排。&rdo;

夫妻夜话,自然是甜美无比。太宗揽着长孙皇后说:&ldo;朕登上皇位,有你们长孙家一半功劳。在内,你识大体,顾大局,弥补了朕许多过失;在外,无忌也是尽心尽力,尤其在玄武门之变时,担当了许多机密大事,这些日子,朕决定大封功臣,以勋劳、成效考量而定封邑,无忌是佐命元勋,功在第一!&rdo;

◎一战可挫突厥

听了太宗的话,长孙皇后却并没显得多么高兴,起身施礼辞道:&ldo;妾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女布列朝廷,妾无忌兄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论功更不能列在第一。&rdo;

太宗不以为然地说:

&ldo;朕和无忌是布衣之交,起事前即是好友,他跟随朕的时间最长,朕看重无忌,并不因为他是国戚,朕不但论功排他为第一,下一步还打算任命他为宰相。&rdo;

长孙皇后一脸恳切,再拜道:

&ldo;汉之吕、霍,外戚干政,可为切骨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rdo;

太宗哼哼着,并没认可皇后的恳请,但长孙皇后以古人的善恶作为自己的鉴戒,表现出一位女性非凡的大度和卓识,确实难得,李世民之所以取得如此非凡的业绩,实在和贤妻长孙氏的配合和协助分不开。

己卯日,突厥进击京兆高陵县、辛已,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突厥,斩首千余级,并擒获俟斤阿史德乌没啜。

战报传到皇宫,太宗大为高兴,正巧魏征也从山东回来了,太宗设宴招待几位重臣,一则庆贺打败突厥,二则为魏征接风。人逢喜事,君臣欢娱,谈到在前线奋战的尉迟敬德,太宗高兴地说:

&ldo;尉迟敬德随朕驰骋战场多年,颇有经验,又加其勇猛,朕料一战可挫突厥也,今果不其然。&rdo;

长孙无忌亦道:&ldo;皇上的军事指挥才能,非凡人所能及也,无论是一内乱外侵,想以军事手段来撼我皇唐,纯粹是痴人说梦!&rdo;

这话不假,太宗哈哈大笑,喝一口松醪酒,夹一块鹿唇肉填进嘴里,略做沉思,才说:

&ldo;朕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而当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rdo;众卿听了这经验之谈,连连点头称是。右仆射封德彝见太宗兴致很高,乘机奏道:

&ldo;隋末丧乱,人口疾减,如今全国在册人口仅二百余万户,不及隋朝人口多时的四分之一。如今突厥入侵,军队调动频繁,点校粮秣,颇感不足,皇上诏免关东赋税一年,可否暂缓执行。&rdo;

吃饭的不知当家的苦,太宗知道尚书省的难处,点点头说:&ldo;明日重新颁布诏令,说&lso;已役已纳,并遣输纳,明年总为准折。&rso;先征赋税,供国家急需,以后再补他们就是。&rdo;

魏征听了这话,当即甩下筷子表示反对,他义正辞严地说:&ldo;今陛下初膺大宝,亿兆观往,始发大号,便有二言。生八表之疑心,失四时之大信。纵国家有倒悬之急,犹必不可。况以泰山之安,而辄行此事!为陛下为此计者,于财利小益,于德义大损。臣诚智识浅短,窃为陛下惜之。&rdo;太宗一听魏征说的有理,点点头说:

&ldo;还是按原诏令执行吧,一个做皇帝的不能失信于天下。&rdo;

&ldo;那……&rdo;封德彝苦着脸说,&ldo;开销大,税赋又少,我们做宰相的确实有些棘手,不似当谏议大夫的,嘴上说说也就完了。&rdo;

魏征也不计较封宰相语含讽意,径直提出自己的见解说:&ldo;发展农业生产,势必需要足够的劳动力,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增殖人口问题,我以为首先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劝勉民间婚嫁,具体措施是,规定男二十,女十五作为法定的婚龄,凡是鳏夫,寡妇丧期已过的,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对那些贫乞不能嫁娶者,责令乡里亲戚或富有之家予以资送;第二,想方设法赎回外流人口,以我的估计,隋末丧乱,汉民避乱而入北或为戎狄所掠者,不下于一百五十万人。&rdo;

没等魏征说完,封德彝抬杠说:

&ldo;赎回外流人口,固然可以解决中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如今正与突厥开战,赎回人口岂不等于白说?&rdo;

大家也都小声议论,认为魏征的第二条措施不可取,但太宗却一脸喜悦地拍手道:

&ldo;魏爱卿的这两条意见切中要旨,尚书省马上研究,拿出具体措施,颁诏执行。至于赎回外流人口,朕认为完全可以,突厥扰我中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到最后还是他们俯首称臣。怕他们什么,比突厥强大的多的是,最终还不是都被我们打败了。&rdo;见皇帝表了态,众人开始就此建议,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对魏征的两条措施加以补充,正在讨论地热闹时,一直在兵部值班的杜如晦匆匆走进来,拱手向太宗报告说:&ldo;渭河西岸突然出现大批突厥骑兵。&rdo;

渭河就在长安城西北流过,杜如晦的意思说突厥人已经兵临城下,众人听了都有些着急,但十几岁就领兵在战场上拼杀的太宗一点也不慌张,命令杜如晦:

&ldo;一、速差人探明突厥人马数目;二、通知支援的兵马昼夜兼程,向长安靠拢;三、加强城防,做好打恶仗的准备。&rdo;

杜如晦答应一声,拱拱手,急步走了。望着杜如晦神色严峻的样子,封德彝有些担心地说:&ldo;突厥人不会强攻长安城吧?&rdo;

&ldo;不会,&rdo;太宗笑道,&ldo;突厥人善奔袭,不善攻城。长安城高壕深,由着他们攻战,也占不了我们多少便宜。&rdo;众人听了太宗的分析,才悄悄舒了一口气。&ldo;长孙爱卿?房爱卿?魏爱卿?&rdo;太宗叫道。&ldo;臣等在!&rdo;三个答道。&ldo;随朕去北城楼观景!&rdo;

观敌瞭阵叫&ldo;观景&rdo;,众人不禁为太宗的气势所折服,会心地一笑,齐齐朗声答应,即刻撤了宴席,簇拥着太宗出宫上马而去。

十月的渭河,清亮而碧绿,宛若一条玉带绕长安城西北向东流过。河西岸落木萧萧,狼烟四起。圆顶帐篷像一个个蘑菇散布在山岗田间,连绵十几里,一眼望不到边,衣襟左袵,卷发齐眉的突厥兵来来往往,有的在切草喂马,有的在挖坑埋灶,准备做饭。连皂狼牙雕旗竖在道边,在秋风中胡乱地招展飞舞。一阵阵号角呜呜咽咽,顺风吹来,空气中掠过一阵阵马骚味……太宗站在城楼上一一审视,足足看了小半个时辰,才点了点头,对长孙无忌等人说:

&ldo;朕观突厥兵马,不下于十余万人,其在渭水之西,安营扎寨,散乱而无章法,看来他们并不想临阵交战。&rdo;

◎制服突厥在此一举

&ldo;那他们十余万人,深入渭水,意欲何为?难道是向我们新朝示威?&rdo;长孙无忌说。

太宗笑了笑,手指着渭水对岸对大家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