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歌曲 楚留香 > 学而远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五(第1页)

学而远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五(第1页)

杨荣,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当年成祖入南京准备登基,杨荣迎谒马首说:”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朱棣恍然大悟,急忙调转马头去拜谒孝陵。正因为此事,杨荣给成祖留下的印象极好,多次随其北征,规划边务,参决军事,升文渊阁大学士。杨溥,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永乐时为太子洗马,因太子遣使迎接成祖迟缓,为汉王所谗,曾被关入天牢10年。”三杨”都是活跃于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的元老,在朝臣中德高望重、声誉卓越,正是股肱之臣。夏原吉,是明朝著名的理财能手,永乐时期为户部尚书,长期主持政府的财政,成祖五次北征、郑和下西洋、出兵安南、修建北京等重大事件的后勤保障都是由他规划筹措。蹇义是朱高炽当年东宫的属官,擅长谋划,为人谨慎,办事周详。

杨荣像宣宗所信用的大臣各有长处,互相补充,”蹇义简重善谋,杨荣明达有为,杨士奇博古守正,而(夏)原吉含弘善断。事涉人才,则多从(蹇)义;事涉军旅,则多从(杨)荣;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杨)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夏)原吉”。杨溥是个特殊的人物,性格内向,但操守很好,为众大臣叹服。

几位重臣识大体,顾大局,能以国家大事为重,相互包容,不计较个人恩怨。据记载,杨荣办事果断,敢作敢为,对军务很熟悉,只是不能洁身自好,多次接受边将馈赠的良马。宣宗听说了,向杨士奇询问。杨士奇力赞杨荣通晓军务,是他和众位朝臣所比不上的,不应该因为有这样的小毛病就放弃不用。宣宗笑着告诉他,杨荣曾经在自己面前说他和夏原吉的坏话。杨士奇听后,没有丝毫的怒意,反而对宣宗请求能够像包容他一样包容杨荣。后来杨荣知道了这件事,感觉十分惭愧,对不住杨士奇,便尽释前嫌,相交甚欢。

宣宗对这几位重臣十分信任,对于他们提出的建议总是虚心接纳,君臣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当是时,帝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帝乃仿古君臣豫游事,每岁首,赐百官旬休。车驾亦时幸西苑万岁山,诸学士皆从。赋诗赓和,从容问民间疾苦。宣宗绘《萱花双犬图》

有所论奏,帝皆虚怀听纳。”五位重臣在宣德朝的重大事件中,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赞画”作用,如上面提到的平定朱高煦叛乱和解除朱高燧的威胁,以及撤兵交阯(安南)的重要决定。

撤兵安南。安南到了宣德朝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成祖曾经兴兵80万征讨交阯,将其并为明朝的一个省,设置官吏,加以统治。然而交阯并未臣服于明廷的统治,起兵反对明朝的战争时有发生。成祖曾多次派兵镇压简定、陈季守、黎利等人的反抗。成祖死后,交阯的情势更加不稳定。明朝连年派兵交阯,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难以承受之重。仁宗时期,改变了成祖一味剿灭镇压的政策,以招抚为主。宣宗则主张剿抚并用的政策,派王通为征夷将军,征讨黎利,然而他内心里更想息兵交阯。宣德元年(1426)四月,宣宗就曾与蹇义、夏原吉、杨士奇和杨荣四人商议,他”反复思之,只欲如洪武中、永乐初,使(交阯)自为一国,岁奉常贡,以全一方民命,亦以休息中土之人”。这种想法是要改变直接统治交阯的做法,恢复交阯为附属国的地位。杨士奇和杨荣持赞同和支持的态度,而蹇义和夏原吉却反对,担心”若以二十年之勤力,一旦弃之,岂不上损威望,愿更思之”,因此宣宗的这个想法并没有立即实行。其实宣宗是在等待一场军事上的胜利,然后才好招抚、谈判,体面地从交阯撤兵。

宣德二年(1427),陈通率军击败了黎利,斩首万余人,但他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让黎利率残军逃跑。九月,黎利上书明廷,声称找到陈氏后人(当年成祖起兵的名义就是为原国王陈氏报仇复国),请求明朝罢兵,册立陈氏后人为君。宣宗有意答应,但是英国公张辅等人认为明廷如果没有合适的借口就答应,只是向天下人显示朝廷的软弱。宣宗召见杨士奇和杨荣,寻求对策。他们二人赞同宣宗的想法,认为这是体恤民情,没有示弱。宣宗在杨士奇等人的支持下,欣然同意,派特使恢复陈氏政权,命陈通撤兵。然而黎利推说陈氏后嗣已死,请求明廷册立自己。宣宗没有理会,派人继续寻找陈氏后人。宣德三年(1428),黎利再次进献贡物,请求册封,宣宗仍不理会。宣德六年(1431),黎利再次请封。宣宗考虑到陈氏后宣德云纹铜熏炉人已经无从找起,黎利署理国事已成事实,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册封黎利为国王。这样,安南再次独立,脱离了明朝的直接统治,但仍然是明朝的附属国。从此到明朝末年,明朝和安南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放弃安南,免除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也为明朝节省了大量的开支,除去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仁政爱民。在对内的治国之道上,宣宗能够实行安民、爱民的仁政。他深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统治的期间内,体恤民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这的确是关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宣宗的真实心态。他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招人垦荒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宣德五年(1430)三月,宣宗路经农田时,看见路旁有耕作的农民,于是他下马询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兴致盎然,取来农民耕田的农具,亲自犁地。没推几下,他停下来,回头对身旁的大臣说,我只是推了三下就有不胜劳累的感觉,何况农民终年劳作。说完就命人赏赐农民钱钞。他对农民的生活和处境是了解的,因此能够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同年六月,京畿地区发生了蝗灾,宣宗派遣官员前去指挥消灭蝗虫。他仍不放心,特意谕旨户部,告诫他们往年负责捕蝗的官员害民的危害一点也不比蝗灾小,因此要严禁杜绝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还做有一首《捕蝗诗》颁给臣子。

宣宗赐宦官银皿宣宗清楚,昏君滥用民力乃至亡国,隋炀帝就是个例子。宣宗以此为鉴,非常注意爱惜民力。在他统治的10年间,多次下旨为民解困。宣德元年(1426)七月,罢湖广采木。宣德五年(1430)二月,罢工部采木。宣德三年(1428)十一月,锦衣指挥钟法保请采珠东莞,宣宗不但没有同意,还认为他是想用这种扰民的事情为自己谋求利益,将他逮捕入狱。他还多次蠲免税额、积欠柴炭草,免除在京工匠中年老残疾和户内无丁力者的匠籍。

盛世隐忧。在宣宗君臣的不断努力下,宣统朝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谷应泰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这样的评论是有一定道理的。当时边境安定,蒙古虽有扰边的行动,但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宣宗实行安抚的政策,力主和议,保持了和平共处的局面。放弃安南也是个明智的选择,使得久经战乱的明朝和安南都得到了稳定发展的环境。争夺皇权的朱高煦的反叛,很快就被平定了,没有酿成大的祸患,加强了皇权。宣宗爱惜民力,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力劝农桑,鼓励垦荒,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社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时称”宇内富庶,赋入盈羡”,是明王朝财力最雄厚的时期。商品生产程度提高,手工业得到发展,商路增辟,国内外贸易有所发展。农民生产生活得到保障,农民起义也很少。宣宗任人得当,吏治较为清明。

宣宗行乐图慕、自謬不拔,然而随着社会的持续稳定,经济的增强繁荣,君臣均陶醉在表象的治平景象中,完全没有意识到盛世下存在的隐患。”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纪纲为之不振,这种情况宣宗当然脱不了干系。这位年轻的天子有一种很特别的爱好就是斗蟋蟀(促织),因此被称为”促织天子”。宣宗对斗蟋蟀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经常派宦官选取上好的蟋蟀。因为这种缘故,斗蟋蟀在全国风行起来,蟋蟀的价格扶摇直上。后来宣宗觉得北京的蟋蟀不好,派太监四出采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