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良心说,大明官员的俸禄少得可怜。
以一位七品县官为例。大明的俸禄按照粮食计算。七品每月俸禄七石,一年也就是84石大米。以明初太祖定下“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的货币政策,一年工资42两白银。
横向对比同时期其他行业的收入。马夫年收入40两左右,屠夫每年在36两左右。
官员除了俸禄,还有免田税、免徭役,以及家中可用奴婢等特殊权利。但朝廷也不会全用粮食发放俸禄。实际上七品官一年可得米12石、银子28两、钞360贯。其中的宝钞是真的坑人。如果朝廷财政透支,还有可能用其他东西发俸禄。比如永乐朝的胡椒。
如果大明有《劳动法》,触犯劳动法最多的必定是皇帝。
发给官员囚牛宝钞,且能直接到囚牛商行换成同等价值的银子,相当于官员拿足俸禄,谁会反对呢?
真这样,户部可以把一部分发放俸禄的压力转嫁到囚牛商行。
囚牛商行一定会入不敷出!
当然,以上结论来自于官员。毕竟他们搞砸了大明宝钞,也把大明的税收、财政等弄得一团糟。
“殿下,人无信而不立。请您在承诺前三思。”王鏊再拜。
王鏊代表了大部分侍读官们的心思。
太子的承诺听上去很假,但他们希望是真的。詹事府清贵衙门,他们没有多少额外的收入。家世普通的,哪怕爬到李东阳的高位,到手的俸禄银子也养不了家。
京师的官员几乎都知道李东阳生活节俭,府上几乎靠着续娶的成国公府小姐的嫁妆支持。没人笑话李东阳吃软饭。李东阳简朴,只能说明他为官清廉。京师的小官、吏目差不多都过着拮据的生活。
詹事府中如像王鏊、程敏政、杨廷和等大家世族出身的官员,并不在乎朝廷给出的俸禄。他们更在乎太子对官员的态度。太子上书《流民四要》透露的想法,让他们如芒在背。
“就因为本宫三思了,才会弄出囚牛宝钞。”朱厚照摊开双手耸肩,“本宫想要知道官绅死咬着免税、免役的福利不放的原因。结果发现大家的俸禄太低了。如果连让妻儿、父母过上好日子都办不到,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什么?”
朱厚照高举双手,发出阵阵悲愤的嘶鸣和呐喊。
“被金、辽打成落汤狗的宋朝官吏富足。我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竟为何发不出官吏的俸禄?这世道怎么了?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或是大明……生病了。”
朱厚照曾经最大的成就是靠直播赚出了房子首付。爆棚的成就感,致使直播事业几乎融入了他的灵魂。只要情绪一激动,容易陷入直播的状态中。用专业的心理术语表述,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表演性人格。
如果在两个月亮的世界,一看朱厚照的样,都知道是表演浮夸的现场效果。可惜在习惯“哎呀伊伊”之类慢节奏唱腔的明朝,还没有出现情绪波动剧烈的戏剧表演。
朱厚照丰富的情绪传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士子们在学史的时候,都向往汉唐盛世。明明我朝做到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为何称不上一句大明盛世?是疆域没有汉唐大?还是人口没有汉唐多?经济没有汉唐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