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秒懂百科元朝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海云禅师以其&ldo;博学多才艺&rdo;,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受到重用。他事忽必烈三十多年,&ldo;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rdo;,官至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即丞相)。

蒙古贵族在统一中国过程中,大肆烧杀掳掠,变农田为牧场,使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破坏。刘秉忠向忽必烈介绍了一整套封建治国平天下的经验和理论,采取一系列措施,奖励农桑,兴修水利,设立学校,统一建立官制,对于医治宋末元初的战争创伤,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宋濂曾在《元史》中对其大加赞赏:&ldo;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rdo;

除此之外,他还注意选择人才,其中邢台县郭守敬、沙河人张文谦以及元代的大学者张勇、王恂等,都曾和刘秉忠一起在邢台县西部紫金山同过学,后都经他推荐入仕元朝,对当时的天文、数学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

1274,刘秉忠病故,享年五十八岁。次年,被追赠为太傅,封赵国公,元仁宗时,又被封为常山王。

刘秉忠精于天文、历法、术数。早在他留居云中南堂寺时,就在那里&ldo;讲习天文阴阳三式诸书&rdo;。他所举荐的张文谦、郭守敬等人在这些方面也极有成就。正因为他在这些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忽必烈才把修建两座都城的任务交给他,事实也证明他完成得很好。著名史学家韩儒林先生在论述耶律楚材在蒙古国初期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时指出:耶律楚材在蒙古国初期只是被诏问一些天文历法等问题,不会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树。再联系刘秉忠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刘秉忠及其荐举的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他们虽终以儒术得任用,但他们最初都是以术数得以被荐举仕进,阴阳术数是他们从事政治活动的重要手段。难怪在至元十一年(1274年)刘秉忠逝世后,忽必烈痛心地说:&ldo;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缜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唯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rdo;

因为忽必烈的胸怀的博大,才能使很多有才能的人围绕在他身边,共同为这个帝国的繁荣出谋划策,造就了元初的盛世局面。

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忽必烈深知&ldo;民以食为天&rdo;的古训,曾经以&ldo;户口增,田野辟&rdo;作为考核各级官吏的重要标准,这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求的。由于长期的战乱,人口锐减。例如,13世纪初,金朝和南宋的人口总和有7300多万,而到了1275年,全国人口只剩下2400万左右了。

1271年,忽必烈颁布了《户口条画》,对全国户口进行了大清查,将诸王贵族、权豪世家非法占为&ldo;驱口&rdo;的百姓追查出来,还采取奖励生育的措施,如中统二年(1261)九月,&ldo;河南民王四妻靳氏一产三男,命有司量给赡养&rdo;。

由于忽必烈等统治者采取了召集流亡、鼓励农耕、禁止杀戮等措施,一方面北方流亡的人口逐渐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在进攻南宋时屠杀人口相对减少,全国的人口逐年增加,基本上达到了&ldo;户口增&rdo;的要求。

正如邱树森先生所言: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就有了条件。元代的农业生产发展虽然是不平衡的,但与前代比较,还是有不少提高。

忽必烈刚即位不久,就在诏书中说:&ldo;国家以人民为本,人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rdo;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1260年,忽必烈设立了十路宣抚司,并命令各路宣抚司挑选通晓农事的人当劝农官。第二年又以姚枢为大司农,并在各路设立了劝农司,从中央派出八名通晓农事的官员为八路劝农使,由他们分头去考察各地的农业生产情况。接着又发布了官吏升降的条例,明确规定&ldo;户口增&rdo;&ldo;田野辟&rdo;是考察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至元七年(1270),在中央正式成立司农司,&ldo;专掌农桑水利。仍颁布劝农官及知水利者,巡行郡邑,察其勤惰。所在牧民长官提点农事,岁终第其成否,转申司农司及户部,秩满之日,注于解由,户部照之,以为殿最。又使提刑按察司加体察焉&rdo;。

忽必烈不仅在中央和各地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机构,而且专门派出了督促农业生产的官员,责成各级官吏、各有关部门甚至包括提刑按察司都要过问农业,并把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官吏升降的主要标准。这是一种各级官吏督促农业,全国上下大办农业的政策,这种重农政策对元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一次,蒙古的朝臣上奏,要将京城近郊的农田割地变成牧场,以便牧养宫中的马匹,忽必烈听后欣然应允了这个计划。察必皇后听说后马上来见忽必烈。正好看到站在一旁的太保刘秉忠,马上生气地责备他说:&ldo;你是个聪明的汉人,皇帝对你的意见总是非常重视,如果你的意见正确,说了陛下就会听取,而你又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劝阻呢?&rdo;接着察必皇后进一步说:&ldo;我们刚到这里时并不主张农耕,割地牧马还讲得过去,现在天下已定,郊外的田地也各有其主,百姓安居乐业,这种情况下把良田变为牧场,可以吗?&rdo;忽必烈听了察必皇后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取消了割地放牧的计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