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究竟何意?”
王亮终于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燕国全取冀州之前,主公的父兄尚且避其锋芒,离开河北,另谋生路。
“如今主公的才能不及父兄,军队遭受重创,而燕国国力日盛,主公为何还想要与燕国决战于河南。”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姚苌内心很愤怒,但他知道,王亮说的是实话,自己如果执意占据兖州、徐州,抵抗燕国,胜算实在渺茫。
姚苌叹息道:
“可是天下之大,何处才是我的容身之地。”
这时,右部帅剑岐进言道:
“何不退往淮南,先主曾向晋室称臣,当能求得安身之地,主公依托淮河之险,与晋室共抗燕国。”
姚苌沉吟不语,王亮却急道:
“不可!”
众人的目光重新望向了他,王亮解释道:
“我虽为晋人,但已托身姚氏,自当为姚氏考量。
“先主伏击殷浩,致使晋室损失惨重,被权臣逼迫,江东士人无不深恨姚氏。
“之所以愿意和解,不过是畏惧姚氏兵威罢了。
“如今兵败相投,且不说晋室能否收留我们,时日一久,主公必将饱受排挤,举步维艰。
“有殷浩的前车之鉴,晋室不会给到我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姚苌闻言,终于开口道:
“先生所言,正是我所担心的。”
剑岐并不沮丧,他又进言道:
“既然淮南去不得,何不前往洛阳,投奔桓温。”
如果说当今天下,还有哪一家的实力能压慕容氏一头,也就只有桓氏了。
西晋二十州,桓氏独占荆州、江州、司州、雍州、梁州、秦州、凉州等七州,掌握益州、宁州、广州、交州等四州军事,二分天下,已得其一。
桓熙更是将河西鲜卑、铁弗匈奴收为己用,也就是他们父子的势力并未被整合,梁、楚两国各自为政,否则,一旦合力,譬如洛阳之战,慕容恪也只能铩羽而归。
众人闻言,无不暗暗点头,有道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桓温、桓熙父子想要谋朝篡位,譬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若是投奔他们父子,应该能被接纳。
然而,王亮继续反对道:
“诸位莫非忘了,桓温亦为士族出身,如今他与殷浩冰释前嫌,尊殷浩为尚书令,委以重用!
“主公可以寄人篱下,却不能与殷浩同殿为臣!”
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一旦姚苌投奔楚国,以殷浩对姚氏的恨意,有的是方法整死姚苌。
至于桓熙,更不在考虑之内。
前往关中,必须穿越洛阳,而洛阳正由桓豁镇守,且不说桓豁是否会让开道路。
姚苌舍近求远,放着桓温不投,而去投桓熙,这件事情落在桓温眼里,必定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为此怀恨在心。
后部帅强白忍不住说道:
“既然如此,何不前往河东,投奔虞国。
“我等与苻氏都是在赵武帝(石虎)时,被迁来关东,姚、苻两家同为赵臣,并无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