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和回京的第二天朝会。
“陛下,臣有本要奏。”朝会刚开始,郑和一步走出来说道。
“准奏。”朱棣明显也知道郑和所奏之事,第一时间同意。
“臣恳请陛下取消臣出使西洋之行。”
郑和话语一出,百官都震惊了,去年郑和奉命着手出使西洋一事,就遭到了朝中诸多大臣的反对,如今郑和要取消出使一事,很多大臣心中一喜。
“西洋一行实则劳民伤财,朝廷花销巨大,取消西洋一行于国于民都是一件美事,臣附议。”,户部尚书夏原吉急忙出来附和道。
西洋一行取消,户部又可以腾出更多银两来建造更多工程,所以夏原吉第一时间出来支持。
“臣附议。”
“臣附议。“
夏原吉发声后,其后的户部官员也纷纷出来支持道。
”陛下,臣不同意夏大人所言,出使西洋是向南洋诸国展现我大明国威,使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我大明恩泽万国的善意之举。”
“此行是我大明统一四海,仁德洪布,恩养庶类,万国欣仰的证明,不可不行。”,礼部尚书李至刚出来奏道。
其后的礼部官员也纷纷出来说道。
不过至于朝中的其他大臣倒是没有出来。
一是此事与他们关系不大,二是无论是否下西洋对他们都有好处。
下西洋可以弘扬大明国威,不下可以大量的财物,朝中的诸多事宜也可以扩大一些。
倒是朝中的诸多武将看汉王朱高煦在一旁默不作声,也纷纷没有出声。
“父皇,儿臣请父皇下旨让郑和出东洋,为大明探索新的航道。”,朱高炽看时机差不多出来说道。
“臣恳请陛下恩准。”,郑和也请命道。
“父皇,儿臣反对,东洋自古以来就未发现有其他国家,不像西洋有诸多国家可以贸易和使万国臣服,出使东洋实则既劳民伤财,又一无所利。”,看到朱高炽提议出使东洋,朱高煦出来说道。
出使哪里不重要,只要能够打击太子的威信就可以。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朱高煦一站出来,下面的诸多国公和武将皆出来附和道,尤以淇国公丘福为首,第一个出来附和。
其他的六部大臣倒是没有站出来,杨士奇等人出来支持太子爷。
不过六部中兵部尚书刘儁出来说道;“臣认为太子爷提议可行,为大明探索出新的航道,加强大明的海上疆域,而且勘探东洋是否还有其他国家。”。
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向来有矛盾,两个部门都是管理大明的军队,权力纷争自是很大,如今的兵部权力严重受到五军都督府的制约,在大明军队的管理上权力很小。
刘儁看到诸多武将,特别是五军都督府几个国公侯出来后,站出来反对道。
“此事朕意已决,着郑和率我大明船队出使东洋,所需之物各部皆尽力供应,不得阻挠,违命者斩。”,朱棣看着下面泾渭分明的官员道。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官员各自为派是最好的,若是百官都是一个集体,那么皇帝就睡不安稳了。
“臣等遵旨。”,陛下已经下旨,百官纷纷遵旨道。
不过百官心中都震惊不已,陛下如此决然支持太子爷,是否暗示朝堂局势已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