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三年六月七日,朱高炽来到扬州城已经半个多月了。
扬州城和各县在新来官员的治理下,开始恢复了生机。
今日朱高炽已经启程回京了,朱高炽的马车在野战团士兵的护送下,通过街道,街道的百姓都纷纷在两旁下跪行礼。
即使没有人清道,百姓也自觉的给太子爷腾出了一条笔直的道路。
”太子爷慢走。“
”太子爷圣明。“
一路上的夸赞之声不绝于耳,百姓都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太子爷,百姓向来是淳朴的,会记得谁是真正对他们好。
直到太子爷的队伍过去之后才起身。
但是不管是步履蹒跚的老人,还是十几岁的孩童,所有的人都用尊敬和感激的目光注视着太子爷离去的方向,眼神中充满了留恋。
若是大明的官员都像太子爷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好多了。
虽然街道上挤满了人,显得混乱一团,但不管是行人还是其他人,都没有怨言。
大家都注视着太子爷的队伍,直到消失在人们的目光中,大家才纷纷散开,各自忙着各自的事。
朱高炽坐在马车里,看着一路上百姓的称赞,心中也感动不已。这些天来朝中诸多大臣对自己有了不少的意见,甚至有的文臣也私下里说太子爷残暴无良。
有些御史不停的弹劾朱高炽,但朱高炽此时心里只有无限的温暖,公道自在人心,是非曲直自有人评价,自己只要不愧对于心就足够了。
扬州府离京城不远,临近中午,朱高炽一行就回到了京城,在城门外野战团就由沈坤带着回文安村营地了。
京城有着诸多的京卫和士兵,朱高炽带的几十个大内侍卫足够了。
进了皇宫,朱高炽让朴吉带着侍卫回了东宫,自己则是来到太和殿觐见父皇。
”父皇,儿臣给您请安了,父皇圣躬安。“,朱高炽一进太和殿行礼道,朱棣还是一如既往的埋头在一堆奏折旁。
”回来啦,给朕说说为什么你每次出京,朝中都很热闹。“朱棣抬起头看了一眼,板着脸问道。
热闹?自然是朝中大臣对太子不满。
“父皇,这可不怪儿臣,儿臣只是无愧于心罢了。”朱高炽老实答道。
“还一个无愧于心,若是大明的臣子都能无愧于心,大明还有什么不能成的,起来吧。”听到太子的回答,朱棣高兴说道,眼中毫不吝啬对太子的欣赏。
“儿臣只是做一个大明储君应该做的,不过父皇,工部这两个月生产的燧发枪,儿臣那一份?”朱高炽站起来贱兮兮的问道。
工部这两个生产的燧发枪足足快两千支,自己的独立团可是除了特种大队还没有装备燧发枪的。
“什么你的,朕的,这大明不都是天下百姓得嘛。”朱棣没有一点不好意思得说道。
自己吃下去的还会吐出来?想都不要想。
“父皇,你这样我下次直接去堵工部门口了,燧发枪一生产出来我就带人进去抢。”听到父皇那无赖的意思,朱高炽也直接威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