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是慈禧对于皇位继承人的安排依然以自己可以垂帘听政为前提。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光绪帝的病情进入垂危阶段,慈禧开始考虑皇位继承人问题。在光绪帝病情日渐加重期间,慈禧对于皇位继承人的设计与安排,还能体现出她要继续垂帘听政的迹象。
《慈禧外纪》记载了十九日仪鸾殿御前会议的情况,由此我们不难观察到慈禧决定的真实目的。
会议开始后,慈禧&ot;说话仍如往日,声音宏亮坚厉,其坚强不改常度,见者皆惊!有人述当日会议,全由太后一人主持。与议者庆亲王(奕劻)、醇亲王(载沣)、军机大臣袁世凯、张之洞、鹿传霖、世续等。太后曰:现在时候到了!须照皇帝即位时之上谕,为同治皇帝立嗣。我的主意已定,但想跟你们商量,看你们的意思同否?庆王等主张立溥伦或恭王(溥伟),言溥伦尤合,以其道光皇帝长支传下也。醇王似同意此议。其余诸人则主张立醇王之子(溥仪)。太后闻诸人议后,发言曰:以前我将荣禄之女说与醇王为福晋,即定意所生长子立为嗣君,以为荣禄一生忠诚之报。今既立醇王之子为嗣君,即封醇王为监国摄政王。此时乃下午三记钟,逾两钟,此幼主遂入宫,醇王送之&ot;。
从以上慈禧决定皇位继承人的过程来看,我们发现以下两个问题:
1?慈禧十分重视皇位继承人血缘
溥仪是醇亲王奕的孙子。醇亲王奕共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夭折,两个过继给旁支,载湉做了皇帝,身边只剩下五子载沣,他是第二侧福晋刘佳氏的儿子,醇亲王奕死后,载沣袭承醇亲王位。载沣的福晋苏完瓜尔佳氏是慈禧精心安排的,她是荣禄的女儿,由于受到慈禧的喜爱,遂被慈禧收在宫中为养女,她就是溥仪的母亲。所以,慈禧在安排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十分注重爱新觉罗与叶赫那拉家族之间的关系,从这一目的出发,醇亲王奕的后代里出现了两位大清皇帝。
2?决定方式与三十四年前如出一辙
仪鸾殿御前会议上,虽然庆亲王提出了对皇嗣人选的意见,但慈禧再一次主导了皇位继承人选,她不容质疑地决定&ot;立醇王之子为嗣君&ot;,不足三岁的溥仪(出生于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继承皇位。这一幕与同治十三年同治帝死后,慈禧在西暖阁御前会议上决定皇嗣时的情形几乎相同,当时也是同样坚定不移的口吻,&ot;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即定,永无更移。我二人(慈禧与慈安)同一心,汝等敬听&ot;。(《翁同龢日记》)从不足四十岁到七十四岁,三十四年的岁月消磨,似乎从来没有磨蚀她对权力追求的执著渴望,那种确立皇嗣继承人的坚定方式,没有任何改变。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清楚地发现,慈禧在死前不足二十个小时的时间里,没有任何身体不支或精神不足的迹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慈禧暴亡?
二
探寻慈禧真正死因的重要资料,是保留至今的慈禧脉案。在这份资料中,我们发现光绪三十年以后,古稀之年的慈禧,小病不断,主要为喘咳、腹泻、肠胃不和等病症。御医们常用&ot;益气理脾之法调理&ot;,虽然没有显效,但这些病对于慈禧的生活起居以及处理朝中事务来说,并未有太多的影响。然而,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以后,她的病势有略略加重的趋势。据是月初六日御医陈秉钧的诊病记录:
第105节:慈禧大葬(2)
【加入收藏】【发表评论】【文学论坛】【大中小】
&ot;皇太后寸关漓象渐起,细而带弦,右部关上尚见滑弦,仍欠冲和之气。大致厥阴为起病之源,脾胃为受病之所。嘈杂见减,饱暖频仍,寤寐尚和,胸胁震响。总核病情,谨拟培脾胃之气,养肝木之阴调理。&ot;
从这个脉案可知,慈禧原有脾胃之病并未痊愈,并有加重的迹象。
由于连续腹泻所导致的慢性消耗,七十多岁的慈禧体力下降很快。正如在遗诰中所述的那样:&ot;不期本年夏秋以来,时有不适。&ot;同时,慈禧恋栈权力,即使身体不适,依然忙于公务,难以静养,以致&ot;迁延日久,精力渐惫&ot;。从《内起居注》中也可见到,这一时期慈禧虽患有慢性腹泻,但政务活动仍很频繁,经常临朝接见大臣,商讨政务,或批阅奏折,发布谕旨,数量很多。
以十月十五日以后为例,计:十五日批出庞鸿书、王士珍等人折片十四件:十六日批出陈夔龙等人折、片、单共十件:十七日批出杨士骧等人的折、片、单共二十五件,发谕旨五道;十八日批出端方等人的折、片、单共十五件,十九日批出锡良等人的折、片十九件,发谕旨五道:二十日批出外务部的折、片、单共四件,发出谕旨五道(《随手登记档》)。
慈禧病情出现大的变化是在她七十三岁的生日以后。
十月初十日,是慈禧的七十三岁寿辰,宫廷内外,依照惯例举行大规模庆典。由此,她的活动骤然增多。初十、十一两日,白天参加庆典及宴筵活动,而且迷恋京剧的她又连日看戏。据记载,自初十至十五日,连续六个晚上,慈禧都在西苑颐年殿观戏,直至戏毕才还寝仪鸾殿。多日的劳累,使她本已虚弱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十月初十日,也就是寿辰的当晚酉刻,张仲元、戴家瑜二位御医诊病的记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