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 > 第58章(第1页)

第58章(第1页)

我们推开弥勒菩萨的话不论,只说什么叫心?这里所谓的心,就是子思在中庸所讲的:&ldo;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rdo;,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每人不同,这个就是心,应该归到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作用。

什么是&ldo;意&rdo;呢?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这个属于意,意是心意识。禅宗祖师说参话头时,离心意识参,参出来的才是般若的道理。所谓意识状态,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所构成习惯性的现象,意识形态可构成职业病,做官做惯的人动辄打官腔,他的意识已构成了心理行为。又比如学佛的人动不动就阿弥陀佛,这也是意识形态构成的习惯性。

这里讲恒行,心理行为经常有依止性,就是意识的作用。六识身就是前五识起意识分别,它无间灭,像流水一样。

什么叫&ldo;识&rdo;?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任何事一到你面前,不须用心判别,你就很清楚知道了,这是识的作用,弥勒菩萨分析得非常精详。当我们一打坐,腿刚盘起来的一刹那,心念很清净,不久就不安祥了,在自己里头做起功夫来,这个做功夫就是心的作用,是阿赖耶识种性的功能,要认清楚。

么是意的作用呢?觉得妄念清净了,晓得那一念清净的那一点作用,就是意的作用,它是无间灭的,一个个波浪很密切的接上来,自己并不知道,所以做不到能断金刚般若。此时我们的识在哪里呢?腿一盘,一刹那间很清净,心的作用来了,心自然而然会接受这个境界,会认可这个境界,去设法保持着。心和意都来了,然后还有个作用,识也就在这儿;这一下很清净‐‐这就是识。学禅不通教理,&ldo;心&rdo;、&ldo;意&rdo;、&ldo;识&rdo;分不清楚,认为静坐好就是功夫,实际上,教理通了以后就知道,静坐得再好,也还是在意识状态。这三点要认清楚,佛经里头宝贝实在太多了。

次随顺功用为先,身语业风转故,我们讲话,我们的身体作用,就是这股气的作用。这股气是根据道家的说法讲的,以佛家来说叫&ldo;业风&rdo;。这是业力所生,是四大风力的关系,所以身业、语业就是这个风。儒家讲:学问之道在变化气质,气质是实际的东西,不是空洞的理论。换句话说,学问修养高了,生理都会转变的,一步有一步的效验,一步有一步的征候,这是无法自欺的。

南怀瑾全集

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侠客中国南怀瑾全集张载制书

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

第十九讲

内容提要

第一障碍‐‐身见

色身转变

不是绝对的时间

三灾与修持

四大种与色法

相续心

四禅八定和精气神

善人的凡夫禅

轻定、定、非定

我们的课程现在已进行到第二个纲目:修证的法门,现在还在继续。

看了大家笔记后,发觉大家仍没有把握到重点。要想以心地法门修证,进而就是菩提正觉的话,最大的障碍是身见。

佛教尽管讲四大皆空,那是对于小乘不了义教而言;在了义教来讲,是心物一元的。我们整个的色身四大,是由一念的业力所构成。首先,修证之所达不到功效,是因为转不了业力所构成的色身,因此做不到无妄念。纵然有一点点清净,不过是第六意识偶然的,暂时的一种固执所造成的现象,不是究竟。大概到目前为止,重点还在这里转。

圆觉经的几句话,对于修持非常重要,是走大乘最好的路线,也是最难的: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在任何时间常不起妄念,如果你能狂性顿歇,歇即菩提就成功了。但是怎么叫作不起妄念?如果一个人没有妄念,什么念都不起,完全象木头一样,也并不是佛道。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对于自然来的妄想,并不勉强用个方法加以息灭,如果对于自然来的思想,想个方法加以灭除,这个加以灭除的方法,也是妄念;如果不加息灭的话,自然就清净了。

所以再进一步告诉你,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我们做功夫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对妄想境加以了知,尤其是学佛有一点基础的人,妄念一起就怕,然后拼命想办法除妄念,统统在了知的阶段。其实那个明明了了知道的,也是个大妄念,所以佛告诉我们: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自然而来的,会自然而去。

最后一句话,佛告诉我们: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假定我们到了无了知,明明了了都没有了,寂灭了,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到了这样境界,就不必要自寻烦恼,不要再自问这个对不对?或怕大概是顽空吧!最好不要再起分别。

还有一个重点:知幻即离,不作方便,一切妄念都是幻想,当你知道是幻想,那个幻想已走了,不要另外用个方法,如观想啦、炼气啦等等,去除那个幻想,那些方法也是幻。为什么?因为做功夫才有,不做就没有,所以是靠不住的。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知道是妄念,妄念早跑了,这中间再不必加一点,不增不减,那个寂灭清净同觉性。这里头没有初地、二地、初禅、二禅之分,把这个认识清楚就好办了。

真的认识清楚了这个,或者稍稍有点见地的人,悟后正好起修,才算是真正在修行。所以五祖对六祖说:不见本性,修法无益。

大家做功夫修持不能得定,第一个障碍就是身见;第二个障碍是见地不清楚。四大色身也就是一念,色身不能转化,自然不能成就,这就是讨论的问题。

现在来看瑜伽师地论卷二,本地分中意地二之二:

又羯罗蓝渐增长时,名之与色,平等增长,俱渐广大。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应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由水界故,摄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坚鞭。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

羯罗蓝就是胎儿入胎,在十二因缘就是&ldo;名&rdo;‐‐胎儿,&ldo;色&rdo;呢?指地水火风所构成。平等增长,俱渐广大,胎儿由地水火风的成分,平衡成长。

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依靠母体的胎儿,九个多月后,圆满了,生下来。

应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由水界故,摄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坚鞭。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这是讲四大的构成。

楞严经最后有一句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生命是初的来源,是一念无明,一有生命以后,就分阴阳,就是心与身。现在要&ldo;灭&rdo;,要回转来成道,要得寂灭之果,先要除掉四大色身的障碍,才能谈得上。

要如何除色呢?先认识色的成长,从婴儿在胎中的成长说起。物理世界整个都是地大,人的细胞、筋骨等是地大的作用;津液、口水、荷尔蒙等是水大。比如我们靠血液的循环而维持生命,这就是水大。平衡就没病,不平衡就有病。由火界故,由于火力、热力维系着、长养着我们的生命功能,成熟坚鞭,讲胎儿坚固起来,构成了形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