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香提好裤子追出来问:&ldo;月仙,你其实是怕两个人都逃不掉,所以把这机会让给我,对不对?&rdo;
夏月仙停了一下,张了张口,最后什么也没说,就疾步走了。
最后这清幽阁内就只剩下豆香一人,就跟前世病死前的庵房一样,静的可怕。她养着病,从来没觉得日子如此煎熬难捱。
好在,她复原过后没多久,平邑城主杜恒就派人来接,想是那仆人带的信起了作用,于家并未阻难,把卖身契直接给了杜家家仆,放她离去。
四月四日的清晨,豆香坐上杜家的马车,踏上离开的征程,两辈子过来,这还是第一次离开武台镇,驶向蒙山腹地主城平邑。
连着走了三个白日,夜宿了两次,才在四月七日上午,到达杜家的门口。
豆香见马车停了半响还不动,车外却动静不断,便问陪坐在侧专门来接她的嬷嬷:&ldo;李嬷嬷,外面出了什么事,为何还不下车?&rdo;
李嬷嬷没告诉她,只道一句:&ldo;姑娘自己瞧瞧便知。&rdo;
于是豆香就掀开了车窗的遮帘子,一眼望去,杜家门前满是马车、软轿,乌泱泱地连成了一片,她们是最后来的,排在最末,前面还有许多人等着挨序从小门进去。
直到午后,她才进了门,由李嬷嬷带着来到杜夫人的院子,这里已经排列站好了三排,前两排各站了十人,豆香站在第三排的第八个位置。
一共二十八个姑娘,因都背着人,豆香看不清脸,单丛体型上来看,燕环肥瘦,全都不落。
等她站定,一位掌势嬷嬷就开始逐个叫人上去问话,另一位坐着的大丫环,手里拿着笔墨,记录着答案。
问题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姓名、生辰、籍贯、家里的情况,最后一问问的尤其细,具体到直系三代亲人所干的活计,而且不符合要求者,当场就发二十两银子,请送回去。
掌事嬷嬷对一位姑娘道:&ldo;你的父亲是从商的,不行,士农工商,商人之女怎能送来,外面的人是怎么当差的,这种事也能糊弄?还不快送出去!还有谁也是商人家的,赶紧的出来,不要浪费咱们功夫。&rdo;
那位姑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候在一旁的两位妈妈拖着送了出去,瞬时,所有姑娘的肩膀都收了一收,矮了几分。
&ldo;什么,你舅舅竟然是被查办的罪臣,要死了,这样的也能混进来,给我查清楚是谁找的,我要请他吃顿板子才解气,拖出去,还不拖出去!&rdo;
剩下的姑娘们都把头埋的更低,喘口气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就是下一位被拖走的人。
&ldo;三代都是贫农?这样的破落户能养成什么懂礼的姑娘,长的再好,也不成,下一个。&rdo;
&ldo;父母俱亡者,不成不成,太不吉利,换人!&rdo;
&ldo;这位姑娘穿的未免太素了吧,什么,还在守孝,下去下去,哎哟,我真是服了你们这群光长肉,不长脑子的家伙,丢不丢人。&rdo;
……
等轮到豆香时,已有八位姑娘被先后拖走,豆姑娘也有一丢丢的紧张。
豆香先像大多数姑娘一样,先朝掌事嬷嬷福了一福,而后道:&ldo;小女名叫豆香,今年十六岁,是武台镇豆老庄人士,父亲是农夫,大爷爷是秀才,堂哥是举人。&rdo;
掌事嬷嬷问:&ldo;你就是那个武台镇于家的养女?&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