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德国却无需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了。&ldo;俄国与德国决不会再拿起武器互
相厮杀。&rdo;
当汉德逊一再强调英国决不会违背它给波兰许下的诺言时,原来摆好
一副威胁恫吓架势的希特勒,也讲起道理来了。
波兰问题一解决,他就准备并决心再向英国提出一项全面的建议,例
如,他愿意接受大英帝国并亲自保证它的继续存在。
但是,如英国拒绝他的建议,他恶狠狠地说,&ldo;那就会出现战争。&rdo;而
这又是他最后的建议。
半小时后,即下午3时零2分,他批准了于佛晓进攻波兰的命令。表
面看来,他这一赌注原系机会主义使然。但是,应该承认,希特勒是个日常
政治的狡猾巨匠,他的外交政策确有其基本目标:一步一步地控制欧洲大陆。
这个政策是与其激进的反犹计划密切相关的。在罗马,德国大使在齐亚诺的
陪同下,带着当日早些时候草就的那封不寻常的信,正步走入维内西亚宫。
3时20分,汉斯&iddot;格奥尔格&iddot;冯&iddot;马肯森大使将那份文件递交给了墨索里
尼。
苏德条约深深地打动了墨索里尼。与所有政治家一样,他也非常欣赏
一举而得的杰出的外交成就。然而,他毕竟讲求现实,不能不面对这个事实:
在阿尔巴尼亚表现如此软弱无力的意大利军队,并不具备打一场真正的战争
的士气、训练和技能。他未对马肯森如此说,只说他同意:他完全同意莫斯
科条约,&ldo;毫不动摇地反共&rdo;,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他都支持元首(这点,他明
确地作了强调),且&ldo;无条件地、倾全力&rdo;支持。
马肯森一走,墨索里尼便自己改变了主意,或别人让他改变主意。据
齐亚诺说是他,说服墨索里尼作书面回答的,是他让他坦率地承认,意大利
未作好战争的准备,只有在德国立即给意大利运送足够的&ldo;军需品和原料,
以抗击英法两国矛头指向我们的进攻&rdo;的情况下,意大利才能参战。
与此同时,意大利驻柏林大使也在向元首解释说,意大利总理的答复
已在半途。正当希特勒在等待下一个来访者法国大使考伦德雷时,一名副官
送来一份英国的新闻报道。站在希特勒身后的施密特,扫了一眼这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