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赛结果出来,东海中学的竞赛班数学组的同学都顺利进入了省赛环节。值得注意的是,陈亦桐以数学和物理双满分的成绩入围了两项省赛。
比较意外的是,初次参加信息竞赛的叶瑄只得了63分,但也擦线进入了noi的省队选拔,不过这两项复试撞时间了,考虑再三,叶瑄还是决定放弃noi。
季寒冰作为化学竞赛选手,在一个晶体结构题上解析失误,20分的题全丢,最后没有达到复试线。但是不知道动用了什么关系,组委会以综合过往成绩较为优秀的理由把季寒冰捞进了复赛。
由于今年初赛开始的晚,所以省赛和初赛仅仅隔了一周的时间。所以竞赛班的同学停了日常文化课,开始进行专项突破。
按照惯例,学科竞赛因为有几门都要考察实验,一般都在高校内进行。生物和化学设在东海科技大学,物理和信息设在东海大学,而数学的考场恰好就在东海师范大学。
数学的复赛将在一天内进行,上午进行三个小时的理论考试,中午改卷,下午立刻公示成绩,然后进行现场申诉改分。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复试则分在两天内举行,理论知识进入前50名的同学才有资格进入实验考核。
复赛的选拔相对于初赛难度提升了,全部是解答题,严格按照步骤给分,不能再像初赛那样还能蒙对一两题。
叶瑄拿到试卷的时候先通览整个试卷,来之前康维宁特意叮嘱让她收敛点,别下狠手。所以叶瑄决定故意漏几步不怎么关键的证明,放水个一两分。
不过这套试卷确实出得刁钻,第五题陈亦桐看了一眼竟然也不能立马有思路,最后是踩着铃声写完的,那其他人更不用说了。
叶瑄和陈亦桐考完立刻去找高二的领队老师汇合,因为康维宁和这次竞赛的命题组组长不对付,便没来凑这个热闹,所以高一的选手要跟着高二的队伍。
高二的领队老师忙着摸底自己家的学生的考试情况,没空理高一的这些小屁孩。毕竟高二再错过拿奖的机会,就基本丧失保送资格了。
陈亦桐犹豫了半晌,还是出声询问了叶瑄最后一题的解题思路。
“其实这就是数论里的唯一因子分解定理,这个定理可以用初等数学的方法来推理分析。”叶瑄没多讲,她知道陈亦桐一点就懂。
“我第一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陷入了对解的循环论证,后来使用倒推法有梳理了一遍思路,但是我没有想到可以直接用数论解。”陈亦桐恍然大悟。
“这题可以用数论知识破题,但是数论肯定不能直接用的。其实这题就是06年国赛冬令营的变题,看来无论怎么变还是能难倒不少学生。”叶瑄一见到这个题目,就发现了这个题目的来源,这个题目获得了当年的最佳命题,一百多名顶尖选手只有一名拿到满分,剩下的只有了了几人拿到了引理的步骤分。
下午不到一点,命题组就拿了几张a4纸贴在了公告栏上。
“成绩出来了!成绩出来了!”来自各校的选手一溜烟地都去看成绩。
叶瑄和陈亦桐都没去挤,叶瑄估摸了这套题的大概难度,放水了几分进线也完全没问题。
等人群都散去,叶瑄和陈亦桐才去查看各自的成绩。陈亦桐的名字赫然在第一页第一个,98100,一个高一学生压在一众高年级学生上面。
叶瑄往下又看了几个,已经看到了90分的位置还没看到自己的名字,她开始有点慌。直到第二页才看到自己的名字,78分,离80分的省队线还差两分。
“叶瑄,我们去找老师申诉吧。”陈亦桐先开口,他太了解叶瑄的实力了,这卷子的批改绝对有问题。
“马老师,您好,我是高一年级组叶瑄,我觉得批改有问题,想让您帮忙申请重新核卷。”叶瑄去找到了高二的领队马威。
“你拿了多少分,想去申诉啊?”马威对叶瑄有点爱搭不理,帮她多申诉一分就意味着自己班孩子要少一个机会。
“78分,但我估分应该在95分左右。”叶瑄报出了自己分数。
“78分可以拿个二等奖,明年再接再厉就行了,万一申诉连二等奖就没了就得不偿失了。”马威很明显是不想帮叶瑄申诉,但是申诉这种事情不能由学生本人提出,只能由所在学校领队提出。
另一边的陈亦桐急中生智掏出手机给康维宁打电话,他知道康维宁一定有办法。
“妈的傻逼,你让马威那犊子接电话,成绩带不过我,还玩阴的是吧。”康维宁的国骂透过手机听筒穿到了叶瑄的耳朵里。
陈亦桐把手机递给了马威,马威刚刚接到电话就蔫吧了,不知道他有什么把柄在康维宁手里,只能乖乖答应叶瑄去申诉。
申诉的过程非常漫长,里面的专家组对叶瑄这道题目的解答也存在争议。这个思路看起来非常的精巧,所以两个研究生在判卷的时候都认为这种方法是在蒙,一个给了0分,一个给了3分。
阅卷室内激烈的讨论,考场外康维宁也赶到了。
“叶瑄过来,给我复述一下这个题还有你的思路。”康维宁气都没喘匀就开始准备给自家学生找公道。
“哦,就是06年冬令营的题目变了个数,我用数论解的,但是我前面把必要的引理都做了初等化证明。”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康维宁立马就明白了。hr
()
span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