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董元醇拜见王爷。&rdo;
&ldo;免礼,免礼,董大人快快请起。&rdo;
&ldo;王爷,蒙皇上恩典,董某不才,委以重任,实在是感激涕零,董某当为皇上效忠,肝脑涂地,在所不辞。&rdo;
恭亲王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便和颜悦色地说:
&ldo;董大人,我大清200多年来,繁荣兴旺,国泰民安,可近年来,内忧外患,太平军、捻军妖孽作乱,英法联军掠我财物,大行皇帝早崩,如今皇上虽聪明过人,无奈皇上冲龄,尚不能明治国家,肃顺等八个顾命大臣赞襄幼主,我等望尘莫及,令人心忧啊。&rdo;
董元醇一听恭亲王对自己的死对头肃顺也是满腹意见,便放心了,找到知音了,于是,他的胆子大了起来:
&ldo;董某斗胆,董某欲上书皇上,恭请两宫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并于亲王中简派一两个人,令同心辅弼一切事务,王爷你看如何?&rdo;
恭亲王沉吟了半刻,他在猜度董元醇此时是真心话还是虚意刺探王爷心理。董元醇见恭亲王沉吟不语,以为自己说错了话,吓得他额上直冒冷汗。恭亲王一见董元醇神色慌张,额头冒出了冷汗,心里便有了底。
&ldo;难得董大人一片苦心,大清朝有如此之忠臣,再次兴旺为时不远也。&rdo;
听到恭亲王这话,董元醉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他舒了一口气,心想:
&ldo;我的妈呀,差一点脑袋就搬家了,好险哟。看来,恭亲王和自己是一心的,只要在这关键时刻帮王爷一把,日后定会得到十倍二十倍的好处。所谓&lso;识时务者为俊杰&rso;,自己此时上书皇上,帮助两宫大后及恭亲王占领朝廷正是自己比别人略高一筹之举。真是天意,爹娘怎么生出个这么绝顶聪明的董元醇,事成之后,荣华富贵之日,不能忘了爹娘给自己一个聪明的脑瓜子,更不能忘了老天爷的恩赐,定当烧香拜佛,感谢老天爷的厚爱。&rdo;
想到这里,董元醇流露出得意的微笑。恭亲王为了笼络人心,将自己心爱的翡翠鼻烟壶一只、唐三彩雕马两座、吴道子真迹一幅送与董元醇。董元醇被留在亲王府吃了顿饭,饭后恭亲王亲自送客,临别时,董元醇一再表示,即刻赴山东任职,任职以后马上上书皇上,以示自己之忠心。
承德热河行宫上空笼罩了一层乌云,本来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与两宫太后尚能平安相处,谁知,有人却在平静的水面上掷了一颗石子,一下子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原来,肃顺等人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他们收到了两份不同寻常的奏折,写奏折的人是手握重兵的兵部侍郎胜保和山东巡抚谭廷襄。
这两份折子都用黄绫硬裱封套。一份写着&ldo;恭请皇太后圣躬懿安&rdo;,另一份则是给皇帝请安的折子。虽说只是两份请安的折
子,但具折人则用黄绫硬裱封套,这已明确表示有拥戴皇太后之意。可见,朝廷上已明显形成了两股敌对势力,一股是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一股是恭亲王奕诉及一些王公大臣,他们围绕两宫太后是否辅弼小皇上,大做文章,一场争权夺利的恶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一日,八大臣及小皇上、两宫大后正在大殿里议事,肃顺提出请安折子一事,并痛斥胜保和谭廷襄,说他们违反祖制,将请安折加封黄绫,有辱皇上。此话立即引起了西太后的反唇相讥,她忿忿地说:
&ldo;臣子写个请安折,还要经肃中堂过目,并横加指责,太过分了吧。&rdo;
东太后一见大有起战火之趋势,连忙从中阻拦。
&ldo;胜保与谭廷襄之做法,虽有些不妥,但也没有必要追究过错,无非是个请安折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rdo;
肃顺一向敬重东太后,但此事非同寻常,他仍是不依不饶,坚持小皇上谕旨,责斥具折人,其他七个顾命大臣也齐刷刷地跪在地下,请求小皇上按肃顺之意拟旨。西太后见自己势单力薄,不可再与八大臣发生冲突,她想起了恭亲王&ldo;保存实力,以利斗争&rdo;的话,便忽然起身,拂袖而去。
西太后一离开,肃顺等人便逼迫小皇上及东太后下旨。无奈,六岁的小儿浑然不懂事理,软弱的东太后生怕弄僵关系,只好违心以小皇上口吻拟谕旨一份:
&ldo;向来臣工无具折请皇太后安之例,本日胜保、谭廷襄联衔并胜保单衔均具上请皇太后圣躬懿安,且与朕安同列一折,实属有违体制,并于缟素期内呈递黄折亦属不合,胜保、谭廷襄均交部议处。钦此。&rdo;
事后,东太后暗自抹泪:
&ldo;先帝呀,你尸骨未寒,就有人欺负我们孤儿寡母,肃顺之流咄咄逼人,就连请安折子加上个黄绫封套,他们也大做文章,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今后,我们孤儿寡母的可如何安身。&rdo;
西太后忿忿离开议事大殿,回到自己的寝宫,沉默不语。她深深地感到势单力薄,东太后太软弱,皇上年龄太小,在这里无人可依,不禁暗自伤怀。安德海见主子整日闷闷不乐,甚感忧心,他生怕过重的精神负担把主子压垮了,便搭讪着走过来。
&ldo;主子,当务之急是保持稳定的情绪,你大事尚未成,可不能退缩。奴才真恨自己无用,不能帮主子排忧消愁。&rdo;
西太后感激地望着安德海,她心潮起伏,倍感安德海之忠心。多少年来,是这么一位太监一步一步把自己捧上去,不管什么艰难局势下,小安子都永远和自己站在一起。她不禁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