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打了那么多天嘴炮,皇帝心里打的是什么算计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义勇军的突然归来,让很多人坐卧不安。其中最难受的人就是枢秘使,护国公,做神策军中尉大将军仇士良。
如鲠在喉的护国公,一听说皇帝把义勇军安置在玄武门和重玄门,着急忙慌的派人请来自己唯一的幕僚。等幕僚一到,他便迫不及待的问:“长风快来说说,杂家现在该怎么办?”
如果鱼恩在这里郝然就会发现,这个恬不知耻的给仇士良当幕僚的人,居然是屡次挤兑他的司徒令。
自从王诚被逼三年不能入仕,李玉被贬流放后,司徒令每天都是度日如年。曾经干过什么,自己心里当然有数。司徒令害怕鱼恩报复自己屡次针对他,所以他着急忙慌的毛遂自荐,选择仇士良当靠山。
司徒令的心机不错,每次都能猜到皇帝的意思,也三番两次帮助仇士良在唐武宗面前买好。也正是因为这样,仇士良对他越来越器重,没有主意的时候先来找他。
眉清目秀的人开始冷静分析:“圣上肯定是已经同意相爷的奏疏,准备下诏开源节流。因为害怕有人逼宫,所以才让义勇军屯驻这两座要害。所以某以为,公爷何不站到圣上一边,做个顺水人情?”
被劝说的的人一声无奈的叹息:“咱家又何尝不想站到圣上那边?只是咱家也有咱家的苦衷,这件事上退让不得。”
宦官控制神策军,靠的就是高官厚禄。如今唐武宗要削弱神策军的粮饷,也就是间接削弱了宦官对军队的控制。
仇士良不傻,他知道自己对神策军的控制力越是衰减,他的危险也就越大。
自己干过什么事儿自己知道,无论是在文宗面前耀武扬威,还是在武宗即位之初盛气凌人,这都不是皇帝可以容忍的事情。
他害怕一旦自己掌控不住神策军,皇帝就会毫不犹豫的拿他开刀。
护国公的惨淡愁云并没有难住司徒令,既然容易的办法护国公不想走,作为幕僚他还有别的办法。只见他带着温婉的笑容说:“公爷不必太过担心,就算已经下定决心,圣上也未必能如愿。”
愁眉不展的人闻言略带惊喜的问:“何以见得?”
被询问的人胸有成竹的说:“以某看来,圣上之所以能下定决心,是因为有三个人支持。上柱国公,相爷,还有鱼恩。只要公爷能把这三人挤出朝堂一个,让圣上自知大势已去,圣上自然不会逆势而……”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仇士良匆忙打断:“不行,不行,此路不通。如今鱼恩刚刚平定回鹘,在这个时候动他非但不会成功,反而会得一个嫉贤妒能的名声,惹得圣上不喜。”
被训斥的司徒令一脸玩味的反驳:“国公切莫着急,某可没说让国公去找鱼恩的麻烦。现在他圣眷正浓,对付他当然得不偿失,国公不如打打别人的主意。”
仇士良只以为司徒令是想借机劝说自己对付鱼恩,所以才匆忙打断。听到他这么说,马上略带尴尬的问:“你是指……”
双目中寒光一闪后,司徒令从容的吐出一个名字:“相爷。”
在朝堂上屡次与自己倒行逆施的李德裕,在仇士良眼中也是必除的目标。听到这个名字,他眯起双目恨声说:“他也不好对付。”
既然敢提议,司徒令就肯定有办法。站起身走到护国公耳边开始轻声嘀咕。随着他的声音,仇士良的神色变的越来越凝重,甚至连他话声已尽后还是有增无减。
许久后,护国公的脸色忽然变的无比坚毅,对司徒令郑重的点点头,显然是已经采纳他的建议。
……
马公儒并没有直接领着鱼恩去颜色坊,而是让鱼恩回家等着,他本人去十六宅请杞王李峻。
走出公主府的人是检校国子司业,回来的却是检校中书侍郎,同中枢门下平章事。鱼恩这一去一回绝对算得上是衣锦还乡,公主府给的礼遇自然远非原来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