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三国末期是什么朝代 > 第20章 帝王之姿(第1页)

第20章 帝王之姿(第1页)

姜维点了点头,暗思此子倒是善解人意,不枉自己一番苦心,并将爱女嫁与他为妻。端起桌上的茶杯缓缓把玩,良久方道:“此前我曾对你说过,此番魏军伐蜀,虽然大败而回,但我军累计折兵亦有万余之众,粮草辎重更是损毁无数,可谓国力大损,元气大伤。”

关彝心中恍然,正要说话,姜维却摆了摆手,接道:“我大汉国力弱小,折兵上万实乃动摇国本根基之大事,善后事宜,稍有不慎,便会有亡国之虞!就此而论,老夫虽有退敌之功,但亦有不可轻恕之大罪。因此,诸葛瞻借铲除黄皓之机顺势取代老夫掌控大权,实乃必然!”

关彝心有戚戚,忍不住道:“两军相争,自然难免会有伤亡,又岂是岳丈一人之罪?”

“话虽如此,但老夫以上将军之重,累次北伐而无功,朝中早就有人以老夫穷兵黩武,徒耗钱粮为由上表弹劾老夫。”姜维自然知道关彝话中的关切之情,淡淡地笑了笑,叹道:“因而,此番虽是诸葛瞻借机罢夺老夫的兵权,但却也是老夫心甘情愿让与他的。否则,朝廷便无法向国中子民交代!”

“但岳丈大人也知诸葛瞻徒有虚名,且不谙军事,他若掌权,于朝廷未必便是好事……”

“但诸葛瞻一向主张休养生息,不夺民力,我大汉如今正是需要时间发展农桑,恢复国力!”姜维打断关彝的话,正容道:“眼下,乃是我大汉生死存亡之关键时期,诸葛瞻虽然不谙军事,但其主政思想却正是我大汉眼下所急需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老夫方才心甘情愿将兵权让与他!”

关彝心神大震,看来姜维当初在汉中时和自己说的那一席话,的确是他心中所思所想,否则朝中众臣纵然全都支持诸葛瞻,但以姜维在军中的地位和威望,诸葛瞻又岂能轻易罢夺得了他的兵权?

而且关彝还听说,诸葛瞻虽然不赞同董厥关闭与魏国商贸互市的举措,但在董厥赴汉中上任前,却下令董厥分兵据守汉中各处紧要隘口,大力招收各地流民,垦荒屯田。同时依照武侯遗策,修复水利,经营蜀锦织造,在蜀中各地煮盐冶铁,发展生产。如此看来,诸葛瞻的施政主张的确是以发展生产,恢复国力为首要。

只是,姜维如今已然六十有余,还能等得了十年之期么?

“岳丈深明大义,小婿敬佩万分!只是,这和岳丈安排小婿外放巴西,却又有何关联?”

姜维站起身来,缓缓道:“我刚才说过,诸葛瞻对朝廷自然是忠心不二,却此人却无容人之量,此前他让其子诸葛尚随你出征汉中,一则是有意拉拢于你,二则便是监视于你,其人心机深沉,可见一斑!魏军伐蜀以来,你屡立奇功,拜将封侯,出尽风头,但既不受他拉拢,自然便会成为他的眼中钉,此一节老夫不得不防,因而这才奏请圣上,将你外放巴西,为的便是让你免遭诸葛瞻等人之刁难和陷害!可笑的是诸葛瞻非但没有察觉老夫的用意,反而因为朝廷中少了你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而窃喜不已。”

“敬之,你胸有韬略,善解兵机,至为难得者,功而不骄,谦逊务实,实乃我蜀中年轻一辈中的翘楚,日后兴我汉室者,非你莫属!”

关彝至此恍然大悟,想到适才姜维说的话,心中已然隐隐猜到了他为何匆忙之中便将姜婉嫁与自己。不过,姜维如此赞誉自己,却是让他颇有些汗颜。

姜维叹道:“你既为老夫女婿,无论是公心还是私义,老夫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因此,你和婉儿的婚事宜早不宜迟,一旦老夫和你关氏一门结为亲家,诸葛瞻若想为难你,也须得仔细衡量个中利害。再有,你和婉儿婚后暂且栖身于巴西,一则是为了暂避诸葛瞻风头,二则还趁机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老夫自当为你谋划,绝不会负了你一身文韬武略!”

“小婿谨遵岳丈大人吩咐!”关彝心中激荡,此前因为姜维军权被夺,自己又被外放巴西的郁闷之情顿时一扫而空。说到底,自己虽然也不是三岁小孩,但姜终归还是老的辣,这段时间以来,自己虽然出尽了风头,但却在无意中忽略了树大招风的官场禁忌,若非有姜维暗中帮自己筹划,说不定哪一天便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再者,当日自己和姜婉在大街上暴揍北地王府管家,虽然北地王府一时查找不出,但世上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己待在朝廷中,难保哪一天不会碰上当日那群北地王府的家奴,如今自己一旦外放巴西,便可远离成都,再也不用担心被北地王府的家奴碰上,免去了后顾之忧。

姜维将心中所想全部说与了关彝知道,亦觉酣畅痛快,末了忽地转变话题,道:“对了,你曾在陛下面前替甘陵王刘永陈情,依你之见,甘陵王此人如何?”

“性格敦厚善良,遇事百折不挠,有昭烈皇帝之遗风!”关彝沉吟着,根据自己的判断据实回答,倒并非是在为刘永说好话。

“英雄所见略同!”姜维哈哈一笑,道:“依老夫之见,刘永被黄皓谗言所累,历经十余年磨难尚自不屈不折,可谓有大丈夫之气度,帝王之资也!”

关彝点了点头,没想到姜维也如此看好刘永。不过,嗣主一众皇子之中,太子刘璿虽然没有太大政绩和功德,但相较于其他几位皇子尚有仁名,加之刘璿乃是钦定太子,国之储君,因此姜维虽然认为他具有帝王之资,但言语中却没有过多地说明什么。毕竟,冒然参杂进入皇族事务,特别是太子之位的争夺本身就极其敏感,稍有不慎便会落人口实,一旦失势,轻则罢官夺职,重则抄家杀头,株连九族,届时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纵观历史,但凡储君之争,哪一朝哪一代不是充满了尔虞我诈和血腥暴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