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死后,嘉庆召见和珅,并怒斥他专权跋扈,和珅闻听此言,情知有变,放声大哭。嘉庆表情淡定地问:&ldo;皇考待你如何?&rdo;和珅泣不成声:&ldo;先帝恩典,天高地厚,奴才没齿不忘。&rdo;嘉庆帝说:&ldo;皇考向来视你为股肱之臣,一刻离不开你。皇考弃天下时留下遗诏,让你随他而去。你不是也常常在皇考面前说要誓以死报朕躬吗?皇考待你不薄,你以身殉死,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过是略报隆恩,毕竟是死得其所,算是死而无憾了。&rdo;
和珅一听,知道这是嘉庆要杀人灭口,顿时吓得面如土色。他跪在嘉庆帝面前,叩头如捣蒜一般,并痛哭流涕道:&ldo;奴才家还有老母妻儿老小,奴才死了,老母再无生理,妻儿也难有生计;奴才死不足借,让他们怎么办呢?&rdo;
嘉庆帝嘴角泛起一丝冷笑:&ldo;你的阿谀奉承之言尚未落地,岂可转眼就忘?你的表现实在是辜负皇考对你的信任啊!&rdo;说完,就喝令和珅出去,和珅终于明白大难临头了。同时,嘉庆帝还以官方形式评价了乾隆帝的历史功绩,其中提到:
我皇考临御六十年,天威远震,武功十全,凡出师征讨,即使是边远的部落,无不立奏荡平。就算有乱民王伦、田五等,偶尔出来搅乱一番,也不过是数月之间即被消灭,从未有经历数年之久,浪费粮饷至数千万两之多,却仍不能成功的事情。原因就在于带兵大臣及将领们全不以军务为重,只顾着玩兵养寇,借以冒功升赏,损公肥私。即使是在京中的谙达、侍卫、章京等人,遇有军务事件,无不设法前往。而当他们从军营回京时,即使是平日里称穷乏的官员,也会马上发达起来,往往托词请假,并非实有祭祖省墓之事,不过是用所蓄之资,回家乡添置产业。此皆朕所深知。可见备路带兵大员等有意拖延,皆蹈此藉端牟利之积弊。试想一下,肫私之资财,无不是勒索地方所得,而地方官吏又必取何止一次?而且你们每次奏报打仗情形,小有所获,即虚报战功,纵然受挫打败仗,也总是千方百计地掩饰罪过,并不据实陈奏。推测他们的意思,总以为皇考年事已高,所以只将吉祥的话语入告。但军务关系紧要,并不容人稍有掩饰。他们历次奏报说斩贼数千名至数百名不等,有何证验?也不过是任意虚捏而已。如果稍有失利处,尤其应当据实奏明,以便指示机宜。似此掩败为胜,岂不贻误重事?军营积弊,已非一日。朕综理庶务,综名核实,止以时和年丰,平贼安民为上端,而于军旅之事,信赏必罚,尤不肯稍从假借。特此明白宣谕:备路带兵大小各员,均当洗心革面,力图振奋,务于春令前一律剿办完竣,绥靖地方。如果仍旧蹈袭欺骗掩饰、怠玩故辙,再超过此次定期,也只好按军律从事。言出法随,不要以为幼主可欺!
这其中表面上揭露了和珅专权下的种种积习流弊,无疑是对和珅的批判。而且,再结合当日剥夺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职务的一系列举动,加上太上皇刚刚去世,嘉庆就采取这么大的动作,朝中聪明人也不少,很快就看出嘉庆帝有拿和珅开刀的意思,故朝中大臣开始纷纷上奏弹劾和珅的种种不法行为。嘉庆帝也顺水推舟,开始了对和珅的清算。
阶下之囚受人怜
嘉庆首先不露声色地办好太上皇的葬礼,然后麻痹和珅,以治丧为借口暂时免除他的军机大臣、步兵统领等军职;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和珅。不可一世的和珅终于还是栽在了嘉庆手中,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代价。
正月初八,乾隆去世后第五天,嘉庆帝知道和珅长期把持军机处,任意封锁消息,恣意妄为,遂下谕指出:内阁、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及直省督抚、布政、按东二司,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员等,以后有陈奏事件,都应直达朕处,不许另有副封奏报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也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何得豫行宣露,至启通同扶饰之弊耶?
同时以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弹劾为根据,宣布夺大学士和珅、户部尚书福长安职,下狱治罪。特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前往宣旨,由护军统领阿兰保监押以行。并命永璇总理吏部、成亲王永瑆总理户部及三库,为铲除和珅做了充足的准备。
王念孙是江苏高邮人,是原吏部尚书王安国的儿子,乾隆四十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郎中、陕西道监察御史、吏科给事中等职。因弹劾和珅有功,升任直隶永定河道。后来因发生永定河水漫堤事故,引咎辞职,于道光年间去世。他还是清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一生著作丰富,有《导河议》、《读书杂志》、《分逸周书》、《汉隶拾遗》等著作流传。
广兴是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高晋的第十二子,以捐纳为礼部主事。因敏于做事,背诵案牍如泻水,很受大学士王杰的器重。因第一个上奏弹劾和珅罪状升任副都御史。累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署刑部侍郎等职。后因内库绸缎缺额罢职,后又被以苛求供应、收纳馈赠等罪状处死抄家。
十一日,嘉庆帝为和珅问题特发上谕指出:&ldo;朕亲承付托之重,此时突遭皇考去世大故,守孝之中,每思《论语》所说三年无改之义,如我皇考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实心实政,四海内外,人所共知,方将垂示万年,永为家法,何止三年无改?至皇考所简用的重臣,朕断不肯轻易更换,即使有获罪者,稍有可宽恕的地方,无不想法予以保全,此确实是朕的本意,自必仰蒙皇考明鉴……今和珅罪情重大,并经过科道诸臣列款参奏,实有难以宽恕之处。所以朕于恭颁遗诏之时,即将和珅革职拿问,胪列罪状,特降谕告知大家。&rdo;同时将和珅二十项罪行公布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