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收服下属‐‐恩威并用,结党营私
收人心不惜血本
和珅发迹之初,只是一个凭借皇帝一时赏识而走红的新人,他的职位呈直线上升之势,固然让人羡慕,可以令朝中的大员们刮目相看,继而心中产生畏惧的情绪。然而,另一方面,不免让人觉得此人没有根基,在朝中难有自己的一方势力,言行难免不被采纳和受人揶揄。虽然一时间可以沐浴到皇帝的圣恩,时间久了却未必禁得住风雨的侵袭。和珅对此当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培植自己的亲信,为此,他有时竟然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
和珅的死党国泰原本是一个纨绔子弟,生的肥头大耳,给人一种笨拙迟钝的感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和珅。国泰心中不禁一动,感觉到和珅与众不同。但也仅此而已,二人交情不深不浅。和珅也觉得此人必定不俗,因为世上多有这样的人,其外表憨厚,实际上精明到了极点,国泰一定就是如此,所以和珅有心要拉拢他。
可是,怎样才能笼络住他的心呢?要知道,国泰累世家资殷实,金钱俗物是很难令他动心并甘愿伏首帖耳效忠自己的。况且自己收服国泰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他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权力,现在倒要先&ldo;倒贴&rdo;给他,未免有点背离自己的初衷了,况且那样只能暂时拢住他,却无法真的使其心服口服,后来苏凌阿的一个有意的安排终于让他如愿以偿。
苏凌阿姓他塔拉氏,是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六年(1741年)中举,被任命为内阁中书,后来离京到江西饶广做道台。苏凌阿认定此地穷山恶水,早就打定主意要离开,但苦于自己没有门路,要想通过他的政绩被上达朝廷,让皇帝调他进京做大官,无疑是痴人说梦。但他知道,如果自己再不想办法往京城调,就有可能在江西了此一生了。
苏凌阿思来想去,找到了一条自认为是捷径的路:既然不能直接面圣,那么借助皇帝身边的宠臣来达到目的也未尝不可。而当时最得宠信的人,举朝上下非和珅莫属。
于是,苏凌阿说干就干,很快向朝廷寻了个托词,并顺利回到京城。回京后,他想尽办法先与和珅的弟弟和琳天天泡在一起拉拢感情,每日不惜花费银两,与和琳花天酒地,走动颇为亲密,不久之后,二人就已经称兄道弟了。后来他终于借和珅的儿子过生日之机,随和琳一起见到了和珅,并送上了4000两银子作为贺礼。谁知,这份贺礼在那些为巴结和珅而进献的礼物中非常不起眼,和珅根本没有记住苏凌阿。苏凌阿并不气馁,他决心要让和珅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有意把自己的女儿纳兰赠与和珅,又怕传出去名声不好,就想邀请和珅到家中做客,趁机让纳兰与和珅相见。和珅知道苏凌阿是在巴结自己,就高兴地答应了。到了那天,就在他在众人的簇拥下步入苏凌阿家中的大厅之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蹦跳着跑到和珅面前。和珅见这小女孩长得粉雕玉砌一般,非常喜爱。打听之后,方知这女孩就是苏凌阿的女儿,名唤纳兰。和珅手抚着女孩的头发,赞不绝口。
苏凌阿是官场老手,岂能放过这等大好机会?当下命纳兰拜和珅为干爹。自此纳兰便经常出入和府,和珅对她也是喜爱非常。这纳兰与和珅名为父女关系,实际上却是和珅的小妾,和珅对着纳兰也一时非常爱不释手。这样,苏凌阿与和珅的关系自然而然就近了一步。后来,和珅得知国泰对纳兰情有独钟,就忍痛割爱,找个机会把自己的&ldo;义女&rdo;介绍给了国泰,以此来拉扰他。
没多久,在和珅的主持下,国泰与纳兰举行了婚礼,正式成亲,国泰当然对和珅大为感激。婚后不久,和珅就为国泰谋得了泗城县令的职位,而苏凌阿也被和珅提拔到吏部任侍郎,可谓皆大欢喜。而和珅一下子就有了两个亲信,心中自然非常高兴。和珅之所以让苏凌阿去吏部,是因为吏部掌管着官员的甄选任命权,在如此重要的部门里怎能不安排自己的亲信。
自此,国泰作为和珅的一名忠实的爪牙被深深地安插在地方上,为朝中的和珅搜集消息,聚敛财富。和珅此后在政坛上几次历险,都是因有了国泰的从中穿插安排才得以逃脱。
和珅为了收服国泰,不惜将貌美如花并且自己喜欢的纳兰相赠,虽然一时间难以割舍,实际上赢得了国泰的信任和衷心也是值得的。凭借这一看似过重的付出,收获了常人难以料想的利益。这也体现了和珅很有先见之明,能从大局出发而忍痛割爱,为自己赢得了后路。如果和珅仅是一味地贪图享受,则绝不会赢得他人的信任,更不会有人为其奔波卖命。
征服异己狠为先
凡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者,都不是遇事犹豫不决的人,他们能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办事果断决绝,没有&ldo;妇人之仁&rdo;。和珅能够扶摇直上,做起事来更是心狠手辣,决不手软,否则政敌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他淹死。尤其是对待那些敢于与他作对的人,常要置人于死地方才安心。
和珅当道时,常有人因胆敢对和珅的所作所为提出质疑而落得丢官归田、甚至家破人亡的下场。其中武虚谷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武虚谷,又名武已,河南偃师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出任博山县知县,而当时的和珅身兼步军统领一职,负责维护京师一带的社会治安。当时社会上盛传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率众起义的农民领袖王伦没有死,正在招兵买马准备造反。于是,和珅以搜捕王伦、铲除后患为借口纵容部下肆意烧杀抢掠。他们不仅在京师一带活动,有时甚至跑到王伦的起兵地点山东一带寻衅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