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已读到小学五年级,认了不少字,他接过父亲手中的纸条,读了起来。
&ldo;余葬母既毕,为人子者一生之大事已尽,此后乃可一心致力于革命,更无其他挂系。余今与尔等生母之离异,余以后成败生死,家庭自不致因我而再有波累。余十八岁立志革命以来,本已早置生死荣辱于度外,唯每念老母在堂,总不使以余不肖之罪戾,牵连家中之老少,故每于革命临难决死之前,必托友好代致留母遗禀,以冀余死后聊解亲心于万一。今后可无此念,而望尔兄弟两人,亲亲和爱,承志继先,以报尔祖母在生抚育之深恩,亦即所以代慰藉慈亲在天之灵也。余此去何日与尔等重叙天伦,实不可知。余所望尔等者,唯此而已,特此条示经纬两儿,谨志母忘,并留为永久纪念。
父泐&rdo;
蒋经国刚把纸条念完,蒋介石还来不及把纸条中的内容向两位夫人作一解释,但见毛福梅与姚阿巧两人像各自吃了兜头一盆凉水似的,各自浑身发抖,面色红一阵、白一阵,站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她俩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信中的&ldo;离异&rdo;两字还是听得懂的,知道蒋介石现在高堂老母去世,更加无人管束于他,所以放心大胆地公然提出了他久蓄于心头的离婚一事来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蒋介石欲与毛福梅、姚阿巧离异的心思由来有之。且看在他先前的几则日记中就有披露了:
&ldo;盖因弃去,一则纬儿无人抚养,恐其常起思母之心;
一则藕断丝连,虑其终结不解之缘……处置冶诚事,离合两难,乃决定暂留而析居,以观其后……&rdo;
对于毛福梅,蒋几次与她吵架,波及蒋介石母子关系,使他非常苦恼,有一度,他甚至想以出家来解除&ldo;尘俗之累&rdo;。他说:&ldo;家事如沸,思之郁闷……环境难打破,只有出俗为僧而已。&rdo;
所以,蒋介石今天此举,除了姚阿巧听来感到突然而不可思议外,对于毛福梅来说,这却是她预料之中的事。但是,这事毕竟太气人了,毛福梅首先&ldo;哇&rdo;的一声哭了起来,指着蒋介石骂道:&ldo;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我到蒋家二十年,家里家外,没日没夜地干,我有哪些地方对不起你们蒋家的?你就这样报答我?你的良心被狗吃了!&rdo;毛福梅越骂越气,蒋介石越听越火,他顺手拿起一根皮带,朝毛福梅身上打去。
毛福梅挨了一下抽打,气得浑身发颤,她好象失去了理智,扑上前,一把揪住蒋介石的衣领,嚎啕大哭道:&ldo;你打吧,你打吧,我这条命今天就送给你了……&rdo;
蒋介石见状,心头怒火更加旺盛,他提起皮带,干脆冲着毛福梅没头没脑就是一顿抽打,周围人谁也劝阻不了,连上前都上不去。最后,还是亲友们强行上前,把毛福梅拉到楼上藏了起来。蒋介石还不罢休,他冲到楼上,攥起拳头,猛击毛氏的身子,直打得自己精疲力尽气犹未消。最后,他一把揪住毛氏的头发,从楼上拖到楼下。可怜毛福梅倒在地下,半死不活。
十一岁的蒋经国看到母亲被打得死去活来,呜呜直哭。他泪流满面,跪在父亲面前苦苦哀求:&ldo;不要打了,爹爹,不要打阿妈了……&rdo;
小经国的哭求声,使满屋人见了,无不流下同情的眼泪。
最后,蒋介石才在亲友们的劝阻下走出了房屋。
姚冶诚听到蒋介石要与她脱离关系,也非常气愤,她看到家中吵得天翻地复,就骂了一声&ldo;没心肝的赤佬&rdo;,拉上小纬国就走出了丰镐房。
蒋介石与两位夫人的突然翻脸,旁人不知底细的都以为这是蒋介石一阔脸就变,嫌弃起了糟糠。其实,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原来,蒋介石在上海时,他早在前两年,就已悄悄地又爱上了另一个烟花女子,所以,他那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本质就这么快的发生了变化。
蒋介石安葬完毕母亲当即马不停蹄,直奔广州,紧紧跟着孙中山闹起了革命。
第16章蒋介石问柳罗香院,授计谋智赚潘师兄(1)
不能说蒋介石是个胸无点墨的凡夫俗子,他之所以能受到孙中山的青睐,在政治上平步青云,这与他的际遇时势及他的知机应变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1920年左右,蒋介石肯见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无论是在理论上或是实质性的帮助,都 有不可忽视的形势,加上孙中山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信念越来越强,蒋介石明白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与苏联搭上关系。
1923年8月,蒋介石取得了孙中山的同意,首程苏联。
在苏联期间,蒋介石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上发表讲话,并故意表态,要求共产国际派员到中国来,实地了解国民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形势。
同年11月底,蒋介石凯旋回国。他的首程苏联之行,显然地抬高了他在国民党中的身份与地位,同时也使苏联的领导人认识了这么一位国民党青年高层人员。这种优势,使蒋介石后来成为夺得黄埔军校校长的职务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几位追随孙中山的有才干的人如邓铿等的被暗杀,更为蒋介石扫通了前进路上的障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时,蒋介石因筹建黄埔军校一事,受到了中共党员与苏联方面的反对,他的革命积极性一度受挫,郁郁寡欢之际,他暂时告别了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