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有声 > 第120章(第1页)

第120章(第1页)

毛从这些失败中汲取了一种教训,而他的同志们则汲取了另一种教训。庐山会议前,他于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重游了故乡韶山,他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这是他三十二年来第一次回老家。毛知道农村并非太平盛世,他知道彭德怀这个直筒子老兵也去过湖南,井以挑剔的眼光巡视了一番。而韶山地方当局可能为毛布置了一个假象。不管是什么原因,结果是他回来后写了&ldo;遍地英雄下夕烟&rdo;和&ldo;别梦依稀咒逝川&rdo;的诗句。

彭德怀看到的是混乱和灾难,毛看到的则是&ldo;稻菽千重浪&rdo;。他愈发凶狠地把心中的怒火发泄在他的老战友身上。

人们不禁想起这与斯大林的情况多么相似。斯大林在三十年 代搞掉了老布尔什维克。清洗是不是这两家共产主义制度的共同 点呢?这是否证明艾克顿勋爵的一句名言,所有的权力都导致腐化,而绝对的权力则导致绝对的腐化呢?这种说法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特别是在认真研究了俄国和中国革命都具有的偏执狂特性之后,尤为如此。斯大林的多疑,早年在家乡格鲁吉亚时就表现出来了。毛则早在江西便进行过清洗。

但有一位熟悉毛的中国人却不同意偏执狂的说法,他同意洛甫关于毛和斯大林&ldo;整人&rdo;都很厉害的说法,但他并不认为毛患有偏执狂病。他说&ldo;毛依据他所了解的情况完全理智地采取行动。问题是他所了解到的情况掺了假,而不是毛的脑子有病。&rdo;

也许是这样吧。尽管这样说有点为毛开脱了。肯定有人勤于向毛提供关于他的老战友的虚假情报。他那个权欲熏心的妻子江青在庐山就搞了不少幕后活动,而且从此以后她越搞越凶。

可还有些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毛《登庐山》一诗的尾句是;

&ldo;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园里可耕田?&rdo;

毛写的是诗人陶渊明,他出生的地方离古今闻名的秀峰庐山不过七英里。陶是一员名将的重孙,公元四零五年以后不久便弃官回庐山过起农民的简朴生活来。他与世无争,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美景,用诗句记录不断流逝的时光。

在庐山,毛坐在藤椅上,遥望鄱阳湖,目光冷峻,头脑清晰。他&ldo;跃上葱茏四百旋&rdo;,登上了庐山之巅,但谁能说前面等待着他的是什么、庐山会带来什么结果呢?也许象陶渊明一样,他不久也将撒开公务,返回韶山,在那里象陶那样生活,

&ldo;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rdo;

象陶所写的那样,毛不愿意再生活在樊笼里,他要&ldo;复得返自然&rdo;。

这种情绪是不会长久的。毛在取得庐山的胜利之后,便无情地朝&ldo;大乱&rdo;前进。一九六三年,他写了另一首诗:

&ldo;只争朝夕……。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rdo;

一九六六年七月六日,就在他那次著名的畅游长江之前,他在给江青的信中写道:&ldo;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每隔七八年牛鬼蛇神就会跳出来一下。&rdo;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ldo;乱&rdo;滚滚而来。毛亲自掌舵。他以冷峻的目光紧盯住自己的目标‐‐他的老战友,那些&ldo;害人虫&rdo;,拿朱德的话来说,那些在长征中和他同吃一碗饭的人,那些毛认为由于胜利而丧失了革命热情的人。现在,他要进行一场新的更加伟大的革命。如必要,他可以单枪匹马地干。这场称为&ldo;文化大革命&rdo;的革命,将摧毁一个目前不完美的共产主义统治下的不完美的制度,并同时摧毁那些意志衰退、不完美的长征战友。任务是严酷无情的,但这将为建立完美的社会制度扫清道路。毛此时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这一完美的社会制度的憧憬之中了。

第三十一章 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在赣北新建县一处从未启用过的军校校长住宅的小院里,每逢夕照西下,梧桐树开始投下长影时,邓小平就走出红砖瓦房,开始散步。他微低着头,迈着轻快的步子,在院子里一圈又一圈地走着,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他每天都散步,以至他的脚步在红色的土壤上踩出了一条小路。

他的女儿毛毛从窗口看着他散步。邓小平当时正被流放,时刻都在看守者的监视之下,她也受到同样的监视。

她后来说:&ldo;看着他那坚定而又敏捷的步伐,我心想,他的信念、思想和意志一定更明确、更坚定了,他为今后的战斗做好准备。&rdo;

当年,那些穿着灰褐色制服、身负行李背包、肩桂粮袋、腰挎驳壳枪、脚穿草鞋、目光坚定的人们,为了自己向往的前景而艰苦跋涉,翻山涉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邓小平就是其中的一员。自那时起,漫漫的长征岁月已经过去整整五十年了。

看来,他们当时所向往的这种前景在思维敏捷的邓小平的头脑中刻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记。邓小平这个最不可能(或许也是不可避免地要)成为中国领袖的人,现在却已成了中国的领油。

当时,邓小平在贵州的五岭、川滇边界的金沙江江畔和陕北的黄土高原并不驰名。一九六九年他被关在新建县的营房的那些日子里,邓小平这个名字也不是举世瞩目的。

但是,从长征过来的人中,没有一个象邓小平那样有气魄。邓多年来稳步地、几乎出奇地上升。尽管他屡屡被打倒,但都能再次爬起来,沉着应战。长征后、他曾担任刘伯承师长的第一二九师政委。这支部队参加了对国民党和日本人的作战,后作为第二野战军,把蒋介石赶出了大陆。一九四九年十月‐日,当毛主席宣告人民共和国诞生时、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一个不显眼的地方。随后,邓成了毛在中国广大西南地区的总管。一九五二年,他来到北京。他参与一切重要工作:党的书记、政治局委员。对他来说,这些职务都不在话下。一九五七年,他陪同毛赴莫斯科,与尼基塔&iddot;赫鲁晓夫摊牌。在中国国内,他的工作是主管农业、工业和教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