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远征屈裂连河的骠骑大将军俞通渊,都督何福,以及在暗地里磨刀的朱允炆,这都能打赢足以说明朱棣的实力。)
(一个藩王打崩了巅峰大明的野战兵团,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了[吃瓜])
(哇去他可真牛)
(太伤国力了)
(为了这场内战,牺牲了多少大明的能将,如果这些是向着外族的,明朝说不定真能比肩一下汉唐。)
(这些精兵良将要是不打内战,都投入明朝四周的扩边之战多好。有些甚至是边疆战场打到一半抽调回来打靖难的,唉。)
(只能说可能就是命运,没有靖难之役就没有永乐帝,这些将领给朱允炆他懂得用吗)
(朱元璋本来也就指望他当个守成之君的啊)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
唐,李世民来了兴致。
从幽州一路打到金陵?他翻开如今的大唐域图,一城挑战中原补给,如果是他,从幽州一路过去,会从哪出手呢……
众武将一齐凑上前,兴致勃勃开始推演。若是真如天幕所言,这个明朝的太宗,确实是有能耐的!
他们本来还有些不服,陛下这样骁勇善战,怎么偏要拿玄武门说事,玄武门难度五颗星,明代的靖难就能有五十颗星了?
……结果听下去,还真是不容易。明之前的时空,一些武将们都被那靖难之役吊起了胃口。
说的这样玄乎,怎么不细谈一谈呢,或许他们也能从中有所受益呢!
……
汉,霍去病双眼发亮,听天幕这样说,他对这场战役也是兴致盎然,这个皇帝,比起宋朝那些皇帝来说,真是两个极端啊。
哪怕到了现在,霍去病想起那宋朝的辛弃疾,仍有些悻悻。
甚至还有什么大风刮来,帅旗倒了,朱棣就赢了,这不止霍去病好奇,连刘彻都有些诧异。
那阵风的威力是有多大,竟然还给了朱棣一个“风系魔法师”之称。
究竟是有多玄妙,都开始语怪力乱神了,后世不是对迷信嗤之以鼻。同是天子,怎么他就没有这些名头!
刘彻也想当“魔法师”,不拘什么风雨雷电,若他真能掌握天时……想想就刺激!
不过比起这些,刘彻更可惜的还是后人口中的那些将才。
如此多能将,战功赫赫,野战兵团……听听这些词,这些个精兵强将,竟然全耗在了内战上!!!
虽然知道朱棣不反就要等死,又不是他汉家的藩王,不用忌惮,刘彻是蛮欣赏此人的。但他也心痛那些将领啊。
太伤了,后人说的没错,若是向着外族,中原得多强盛。“比肩汉唐”,这话刘彻听的舒心,对于损失的良将,就更可惜了。
可惜世事就是如此矛盾,更何况一个国家,内政还是得先安定,不然再如何武功高强,仍是一盘散沙。
……
宋,赵匡胤听着什么怪风,突然想起了汉光武帝。
有传闻说昆阳之战时,天降陨石,刘秀领兵冲阵,大败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