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到那时,温氏在煜都经营近百年的根基没准都会被连根拔起。
幸好,没有一个人在这场横祸里受伤;幸好,有这个死而复生的小小女婴。
一个时辰后,温恪星夜入宫,向被天雷惊醒便再不能入睡的陛下当面陈情。第二日,当整个煜都的百姓还沉浸在夜降天雷的震惊中时,一个更离奇的故事迅速传遍了煜都的街头巷尾。
故事很真实,只是将前一晚温府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没有丝毫作假。只是编故事的人明显十分懂得普通百姓的心理,在他的讲述中,天雷降世变成了一种寻常的自然现象,最多算是后面的情节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他以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让众人相信天雷劈中温府不过是个巧合,而不再去思考其中是否暗藏着什么不吉的深意。而整个故事的重点都放在了&ldo;本已死去的大小姐将众人引出房间救了所有人后死而复生&rdo;上面。
从来高门大户里的奇闻异事都最能吸引百姓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猎奇的心理,此番流出的故事精彩详细不说,讲的还是所有人都亲眼见证的事情,更是让大家兴奋得不行,一时间整个煜都都在讨论&ldo;神女救世&rdo;,压根儿无暇理会其它流言。
对于民间纷纷乱乱的议论声,温氏没有半点回应,然而此后不久,温恪便用另一种方式证实了这个长女的不同寻常和他对她的爱重。
温氏这一辈男子取名从慕从人,女子则从静从糙。依照规矩,长子名为温慕倢,长女则为温静蕗。
温恪却做了一件极不合礼法之事。他依照温氏这一辈男子取名的方法为女儿取名慕仪,温慕仪。
不是没有人劝阻过,说女儿与儿子一般取名不成体统,没的惹人非议。温恪闻言抱着笑眯眯的长女傲然道:&ldo;我这女儿,可是天降的祥瑞,是祖宗派来护佑我温氏的,自是要当男儿一般教养才是。&rdo;
众人想想小慕仪一出生便救数百人的剽悍战绩,自觉望尘莫及,且今生再无机会反超,取名之事自此无人置喙,而温氏奇女的名声从此响遍天下。
此事带给慕仪的影响可想而知。
身为族长的嫡长女,慕仪本就肩负着族人对她极高的期望,偏偏她还是&ldo;天降的祥瑞&rdo;、&ldo;温氏的护佑&rdo;,这下期望值迅速飙升,似乎不能培养出一个十项全能穿越型女主都愧对了老天爷不辞辛苦打下来那道天雷……
温慕仪就在这山大的压力下艰难求生,朝着端方大雅、仪态高华的第一贵女目标踟蹰前行。
对于家族这种强制包装她亦十分无奈,曾多次向傅母余氏抱怨。而一贯纵容她的余傅母这次却表现了难得一见的强硬:&ldo;身处其位,便有相应的职责要履行。温氏这一代上下几百名贵女皆以你为首,你自然应当交给她们一个值得仰视、奉上神龛的第一贵女。&rdo;
时年不过七岁的慕仪凝视着余傅母严肃深沉的面容,镇定地颔首以示受教,再不怕死地补充道:&ldo;就跟所有人都讲傅母你严厉庄重,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是一个道理对吧?&rdo;
余傅母面无表情地盯她半晌,终于露出孺子十分可教的赞赏表情,伸手摸摸她乌黑油亮的丫髻:&ldo;对,就是这个道理。&rdo;
因着这启蒙教育太过深入人心,所以慕仪虽然时有随性之举,但大的出格却从未有过。活了廿载春秋,做过的唯一离经叛道之事便是十四岁那年跟着姬骞私自离家,去到盛阳游历山水。
盛阳
那年她本是随母亲一起回聚城本家祭祖,完毕之后又因母亲被一些事情绊住,迟迟没有启程返回煜都,她也只能跟着留在那里。因着本家不比煜都,不怀好意盯着她的眼睛太多,她不能随意出门走动,也没有好看的书籍打发时间,只能日日关在房间里读书临帖、抚琴绣花,无聊得几乎要考虑创作一个人鬼情未了的故事来检验一下自己的文学水平。
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打发走侍女,一个人坐在窗边的琴案旁,却没有抚琴,而是趴在上面睁大眼睛瞪着地上阳光透过窗棱投射出的图案。
汉白玉地板上并蒂海棠的光影剧烈晃动了一下,被瞬间拉长了。她恍若未觉地继续盯了半晌,忽然反应过来,回头一看,窗户已经被人推开了,锦袍玉冠的青年男子立在窗外,笑得比身后的桃花还要灿烂。
她忽然觉得这个场景甚为熟悉,抽空回忆了一下,才想起似乎他每次来救自己出苦海,都要以一种花作为背景,不由感叹这人的癖好还真是奇怪,已经是个花花公子了,还这样是怕自己不够花么?但转念又想,大抵花花公子都这癖好,以为站在花树下能显得自己特别潇洒,让姑娘们一见便迎风拜倒、甘为婢妾、誓死相随……她估摸着自己一脸聪明相不像是会花痴到这个地步的,他还乐此不疲就只能有一个解释,那便是平素对别人用这招用习惯了,碰上对象是自己时也没能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