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天台教观纲宗净界法师文字版 > 15 第15集(第1页)

15 第15集(第1页)

《天台教观纲宗》最快更新[630kan。cc]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这堂课,是针对前面所说的五时的判教跟化仪四教这两个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作一个总结跟研讨。

天台的教观开展出来的体系,是一个广大的五时八教的体系。就着我们学习的角度来说,我们把五时八教分成三大部分:一个是五时的判教;一个是化仪四教;一个是化法四教。

五时判教,这一部分偏重在教法这一块。就是佛陀出世以后,佛陀的说法是以什么方式来说法的?他的施设教法是怎样的一个始终?

化法四教偏重在观。就是说,佛陀您讲了那么多的法,您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佛陀的根本在于智慧,因为佛陀认为,所有的过失,就是你愚痴,自己起颠倒,作了错误的判断,对人生产生错误的解读,你才会起烦恼。

所以问题点在于你的智慧不足,佛陀出世就是告诉你,你怎么去了解人生。因为众生根机的不同,佛陀分成四个阶段来宣说如何解读人生,藏、通、别、圆四教,有表层的认识,有深层的认识,有圆满的认识。所以藏、通、别、圆四教,其实就是一种观照,透过一种止观的力量,慢慢地去改造你过去的颠倒想,所以这个化法四教是偏重在观法。

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是通于教法,也通于观法,它是讲佛陀表达的善巧。比方说化仪四教,如果跟五时判教结合,你看它的顿渐,就说明了五时判教的一个次第。

佛陀出世是三阶段说法。先讲大法,作为一个大富长者,佛陀对所有众生显出他无量的珍宝,“演大教,说华严。尘剎海,现宝莲。”佛陀是直接开显他无量的功德庄严,来摄受这些大乘根机已经成熟的菩萨,这是顿教法门。

第二个阶段,佛陀开始把他的珍宝收起来,现出一个乞丐的样子,陪着众生流转,现出了所谓的丈六比丘的应化身,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从日常生活当中,告诉我们怎么去了解你的问题在哪里,就是佛陀施设了权教法门——阿含、方等、般若。

第三个阶段,等到时机成熟了,佛陀就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把佛陀的真实义讲出来。

所以这个顿渐跟五时合起来,就是别五时的概念。

秘密不定如果跟五时结合在一起,那就是通五时。佛陀讲顿教时,有渐教的方便门在里面;佛陀在讲渐教时,他偶尔也会参杂一些顿教的思想,就是顿中有渐,渐中有顿,互含互摄。

从五时跟化仪四教结合,就开展出别五时跟通五时的整个佛陀一代时教。所以从别五时跟通五时这两个角度看进去,我们就知道佛陀当初的说法方式。

我们今天所要研讨的就是这一块,佛陀是怎么施设方便的,方便结束以后,又是如何来作一个收尾,开始讲出他内心的本意。

今天的主题,我们在网络班,收集了六大主题来跟大家作研讨,也是像过去一样的规矩,学人先作一个简单地论述,每一个主题论述以后,诸位有问题的,可以针对这个主题再提出来讨论。

我们先看第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有关于法脉传承。

【学员提问】弟子请益师父,在天台法脉传承当中始于龙树菩萨,到了慧文禅师,依《中观论》而开了空、假、中三观,但真正融进法华思想的,则始于慧思禅师。弟子想问三个问题:

第一,天台宗融进法华思想是客观的必须,还是祖师个人的偏好?

【师父答疑】我想,作为佛陀,佛陀的说法,那是“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因为佛陀的功德是很全面的。佛陀灭度以后,祖师们就必须要承担弘法的家业,但是这边有个问题,祖师不能代表佛陀,因为祖师是一个因地的菩萨,佛陀是一个果地的佛陀。作为因地,他就有一些个人的偏好,因为他还在因地。

所以天台宗从它因地的偏好,从它的切入点可以看得出来,是从一心三观切入的——它的学佛态度。一心三观,在整个佛法是很高的层次,等于是直接契入佛的知见。也就是说,如果从佛法破妄显真的次第,它已经是远离破妄,直接显真。

从祖师的个人偏好,一心三观这种圆顿止观,其实它能够选择的经典,跟它相应的只有两部:一个《华严经》,一个《法华经》。从他个人的喜好来说,能够跟一心三观相应的,只有法华跟华严,当然包括涅槃。

但是从他受用的摄受根机,为什么天台宗选择了《法华经》呢?因为《法华经》的一佛乘思想是因地的,它偏重在内观的一种思想的准备;《华严经》一佛乘的一心三观,偏重在外修,它是在六波罗蜜里面历练,这两个完全不一样。

所以《华严经》的一心三观,比较难做到。作为天台的祖师来说,就着未来的弘传能够加被更多的根机,他选择《法华经》是有道理的,因为《法华经》的一佛乘,是因地的一佛乘。就是说,这种思想可以跟任何的法门结合,它可以跟净土法门结合,可以跟密教结合,可以跟持戒结合,也可以跟布施结合,所有的结合都会让每一个法门更加殊胜,更加圆满,因为它因地有互相的包容心。

所以整个天台宗,从一心三观结合《法华经》,有祖师个人的偏好,也有他客观的考虑,因为他考虑到法华的机比较广。这是第一个问题。

【学员提问】第二个问题,天台宗未融进法华思想之前,慧思禅师以前的天台法脉,是否有所欠缺?

【师父答疑】天台宗的两位祖师,慧文禅师、慧思禅师,其实我们可以看前面的介绍,他的整个观法很强,但教法是有所不足的,就是他们偏重自修的。天台宗的教法一直到智者大师这一代,第三代以后,才整个开出了五时八教。天台宗假设没有智者大师,天台宗的教法的确有所不足。就是说,一心三观它的境界太高了,如果我们今天没有透过五时八教来学习了解,能够上去的人太少。

比方说禅宗。禅宗的观法也是很深,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不跟你讲怎么调伏烦恼,它认为这些都是“犹是阶下汉”,那是凡夫做的事情,它直接契入佛的知见,佛的思考模式。但这有个问题,没有一个完整的教法,体会的人就很少。你问禅宗:“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什么是佛陀真实义?”“喝茶去!”“吃饼去!”你说喝茶去,能够体验到佛陀的真实义?你茶喝完了,就能够了解吗?少数。

所以禅宗到最后传承时,有个问题出来,蕅益大师说的,错认消息。就是以心□□,他直接用他觉悟的心,来印证你这个颠倒的心,他没有透过教法的一个过程,直接以心□□。如果祖师在,可能好一点,但是人在法在,人去法亡,祖师不在时,弟子们只学祖师的表面,就很难了解祖师真实义,只是学祖师的身、口二业的动作。

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有一个禅宗祖师,他师父一辈子就不讲话,就指这样子:“一!”但这个“一”是什么意思?很多种解释方法,是吧?到弟子的时候,他也指“一”,但是他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所以禅宗的传承到最后,就错认祖师的意思。

比方说,我们今天,在十层楼有一个摩尼宝珠,你要拿摩尼宝珠,必须要用神通力飞上去,但是有神通的人毕竟少数。如果有个人在中间盖了十层楼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慢慢地stepbystep(一步步地)走上去,这样子,这个摩尼宝珠就可以大家分享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