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尽管让李渊深感不快的这一页貌似翻过去了,但是对于不共戴天的李氏兄弟而言,事情却远远没有了结。
第13章&iddot;玄武门之变
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ldo;杨文干事件&rdo;之后,太子与秦王的政治pk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经过杨文干事件后,他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运用常规政治手段解决纷争已经不可能了,最后的办法只能是诉诸武力。
在最后的生死对决到来之前,李世民决定先稳定自己的大后方洛阳。为此,李世民特意命麾下骁将张亮率一千余人前往洛阳,同时给了他一大笔金帛,让他暗中结交山东(崤山以东)豪杰,尽快做好一切应变准备。
万一在长安的斗争中失利,李世民打算退守洛阳,与朝廷分庭抗礼;如果形势一再恶化,实在迫不得已,李世民也不惜与李建成裂土而战!
一千多名武装人员忽然大举调动,自然没有逃过对手的眼睛。
齐王李元吉立刻入宫,指控张亮阴谋反叛。李渊随即下令逮捕张亮,命有关部门调查审理。
情况十分危险。万一张亮的嘴被撬开,李世民的麻烦就大了。
所幸李世民没有用错人,张亮算得上是一条好汉。不管审讯官员采用什么手段进行逼供,始终无法从他口中得到片言只语。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朝廷只好将他释放。张亮随后便按原计划率部赶赴洛阳。
面对秦王府的异动,太子李建成坐不住了。他举办了一场夜宴,特意邀请李世民出席。
当然,这是一场鸿门宴。
据《旧唐书&iddot;隐太子建成传》记载:&ldo;(建成)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李世民)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rdo;
所谓&ldo;吐血数升&rdo;可能是史家的夸张,但是李世民差点被太子毒死则是事实。
当晚,一同赴宴的淮安王李神通赶紧把李世民送回了秦王府。
李渊闻讯,马上下了一道手诏给李建成,说:&ldo;秦王一向不能饮酒,从今往后不准再举办夜宴。&rdo;言下之意是警告太子不要再玩什么小动作。
这几年来,尽管李渊也意识到了李世民的夺嫡野心,但是总体上他还是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想重蹈隋文帝杨坚的覆辙,更不想看到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兄弟阋墙,自相残杀。
李渊随后亲自前往秦王府探视李世民。他知道此刻的太子和秦王已经水火不容,于是就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消解纷争的办法。他说:&ldo;当初建立大计,后来又平定海内,都是你的功劳,当时就想立你为太子,可你却坚决推辞,我也只好成全你的美意。再说建成年长,当太子的时日已久,我也不忍心剥夺他的继承权。看你们兄弟好像不能相容,都住在京城里,必定要产生冲突,我想让你重新掌管陕东道大行台,居住洛阳,自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以东的国土都由你做主,准许你建立天子旌旗,一切仿照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做法。&rdo;
李渊说完,秦王已经泣不成声,以不愿远离膝下为由推辞。
这当然是李世民在故作姿态。
其实,高祖的安排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我们知道,唐朝实行&ldo;兵农合一&rdo;的府兵制,士兵平时务农,农闲习武操练,战时出征。所以,除非面临战争,由天子下诏,兵部颁令,将领才有权统率军队,否则即使是像李世民这样的十二卫大将军,平时手中也没有兵权。而在长安,东宫和齐王府的势力加起来要比秦王府强大得多。东宫曾私募长林兵二千余人,而齐王也一直在&ldo;募壮士,多匿罪人&rdo;(《旧唐书&iddot;巢王元吉传》),二人兵力相加,总数应该不下于三千人。而秦王虽然也&ldo;素所蓄养勇士八百余人&rdo;(《资治通鉴》卷一九一),但明显处于劣势,双方一旦在京师开战,秦王很可能会吃亏。所以,出镇洛阳对于李世民来说,实在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上上之策。李世民之所以命张亮经营洛阳,其用意也正在于此。
李渊最后说了一句:&ldo;天下一家,东西两都,相距很近,我想念你的时候就去看你,你不必伤心。&rdo;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听到李世民即将被派驻洛阳的消息,太子和齐王大感不妙。秦王一旦到了洛阳,手上就掌握了土地、城池和军队,这无异于蛟龙入海、猛虎归山,必将后患无穷;如果把秦王控制在京师,他就只
九玄武门之变(2)
是一介匹夫,要摆平他易如反掌!
太子随后命人向高祖递上密奏,声称:&ldo;秦王左右都是山东(崤山以东)人,一听说要前往洛阳,没有不欢呼雀跃的,观察他们的心志,恐怕是一去不返了。&rdo;李渊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出尔反尔,取消了命秦王赴洛阳的计划。
接下来的日子,太子和齐王开始不择手段地翦除秦王的羽翼。
首先,太子用重金贿赂秦王麾下的尉迟敬德、段志玄等将领,但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齐王恼羞成怒,又派刺客去刺杀尉迟敬德,可同样没有成功。
太子阵营磨刀霍霍,秦王府的人惶惶不可终日。房玄龄、长孙无忌力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可李世民却不置可否。
紧接着,太子和齐王又怂恿高祖,把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逐出了秦王府,进一步削弱了李世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