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南渡北归简介主要内容 > 第30章(第1页)

第30章(第1页)

[41]赵杨步伟《四年的清华园》,载台北《传记文学》,第7卷第4期,1965年10月。

赵元任(1892‐1982),字宣重,江苏常州人。清著名学者赵翼(号瓯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等著作)是其六世祖。宣统二年(1910年)十八岁时考中游美学务处第二批庚子赔款留学生,该批留学生在全国400多名投考者中录取70名。从当年金榜题名、后来成为著名气象科学家竺可桢保留的一份原始发榜名单看,江苏震泽县的杨锡仁排名第一,赵元任名列第二。全体留学生中,后来在社会上名气较大的有:张彭春,排名第十;沈祖伟,第十三;竺可桢,第二十八;胡宪生,第四十三;胡适,第五十五;胡达,第五十七;周仁,第六十七。处于古代科举考生&ldo;孙山&rdo;地位的最末一名是浙江平湖的张宝华。至于谁是&ldo;名落孙山&rdo;者,已不可考。

又,杨步伟文中所说的张彭春(字仲述),乃著名的南开大学校长、教育家张伯苓之弟。1910年,张彭春与赵元任同期以第十名的成绩考取庚款二期生放洋留美,在克拉克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研究文学、欧美现代戏剧。1915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及教育学硕士学位,为杜威的得意门生,此后在美国任中国留美学生联合会指导。1916年归国,任南开中学部主任,并兼南开新剧团副团长,开始了他在天津的话剧创作活动。周恩来、万家宝(曹禺)等均为南开新剧团张彭春的学生。同年10月,南开新剧团公演了张彭春在美国创作的《醒》。1919年张彭春再度赴美国攻读哲学,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离美,赴英、法、德、丹麦等国考察。1923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26年因与校长曹云祥、吴宓等派系矛盾致发展到相互倾轧,你死我活之不能容忍地步,被迫辞职回天津任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代理校长,兼南开大学教授,协助其兄发展南开教育事业,抗战爆发后从事外交活动。

[42]载:李济《我在美国的大学生活》,载台北《传纪文学》1962年,第1卷第5、6期。

[43、44]《李济与清华》,李光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45]李济《我与中国考古工作》,台北《新时代》,创刊号,1961年。

[46]《王国维遗书》(5),载《静安文集续编》,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出版。

[47]关于李济没有成为&ldo;五大&rdo;的原因,据1926年考入清华研究院的第二届研究生戴家祥说,李济当时正和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合作组织考古发掘事宜,在时间分配上,考古发掘占相当比重,因而大部分薪水由美方拨发,每月300元,清华每月发100元,二者合在一起,正好和梁、王、陈、赵&ldo;四大&rdo;的教授薪水持平。(参见戴家祥《致李光谟》,载《李济与清华》,李光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另据戴家祥信中云:当时的清华研究院有王、梁、陈、赵等教授四人,各有工作室一间,助教一名。李济同样得到了一间工作室,一名助教的待遇,其助教是第一届毕业生王庸(字以中)。根据院方安排,研究生可以直接找导师谈话。因清华支付的100元并不是教授的薪水,故只能给个特别讲师的帽子戴在头上。想不到这&ldo;教授&rdo;与&ldo;讲师&rdo;两顶帽子的不同,造成了儒林士子多年的疑惑与不解。

另一种说法是,当丁、梁二人向曹云祥推荐李济时,曹一开始欲聘李为研究院专职教授,与前四人所戴的帽子等同,搞出个&ldo;五大导师&rdo;,即当年西蜀霸主刘备手下&ldo;五虎上将&rdo;的阵营,并借助&ldo;五虎&rdo;的实力与名气,以威天下。但当研究院筹备处主任吴宓奉命与李济接洽后,发现情况并不如曹校长所想的那样简单,对田野工作特别倾心的李济,因此前与毕士博已经签约,不太愿意完全放弃在弗利尔艺术馆考古队的工作,但又不忍舍其回母校效劳的机会,对是否到清华做全职教授犹豫不决,他向吴宓提出的公开理由是,怕不能&ldo;常年住院,任教授与指导之事&rdo;。此两难情形由吴宓禀报曹云祥,经过曹、梁、吴、丁等人共同商谈,认为李济虽然年轻,但毕竟是中国第一位攻读人类学的&ldo;海龟&rdo;,其学术前景不可限量,决定采取让李济一担挑的方式两头兼顾,聘为特别讲师。丁文江更是不遗余力地对李劝说,认为清华研究院的工作性质与南开毕竟不同,在南开是纯粹的教书,而在清华则以研究为主,所带学生不过几人而已,谓李&ldo;不要放弃作第一手科学研究的机会&rdo;云云。李济听了丁的劝导,遂欣然就聘。此情形在《清华周刊》第345期&ldo;新闻&rdo;栏曾有披露,文曰:&ldo;26日,李先生来校,与吴宓博士晤谈。闻校中拟请其任教授,惟恐有碍bishop(毕士博)先生方面之考古事业,则李先生暂任讲师云云&rdo;。另吴宓在日记中也有如下记述:&ldo;下午二时,李济如约来,愿就聘。以特别讲师为宜。&rdo;据清华国学研究院院史研究专家孙敦恒称,如此聘法是按当时清华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办事的,如此聘任者并非李氏一人,稍后与李济一同去山西进行考古发掘的袁复礼,因先任职于地质调查所,来清华讲课,被聘为清华新制大学部地质学讲师。再后,著名学者梁漱溟、马衡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讲师,也是因为二人都是北大的在职教授。另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赵元任此时已是正式入围&ldo;四大&rdo;的教授,但自1929年他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担任研究员,并兼任语言组主任后,再来清华授课,其头上顶的也是中文系讲师衔的帽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