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南渡北归简介主要内容 > 第99章(第1页)

第99章(第1页)

与傅斯年的思想大不相同,或曰背道而驰的是,陶孟和除接受了韦伯夫妇&ldo;社会调查&rdo;的思想并照章行动,对苏联的一切人事大加赞赏。1924年1月24日,苏俄领袖列宁去世,已从英国回到国内的陶孟和于2月26日,联合李大钊、马叙伦、郁达夫、丁西林、沈尹默等47位教授致函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要求政府与苏联恢复邦交。函中特别指出&ldo;苏俄以平民革命推倒帝制,……其显扬民治,实吾良友&rdo;云云。由于对苏联革命的赞成与崇敬,陶氏的政治思想渐逐滑向另类,并对中共的思想与做法表示同情的理解。

傅斯年与之相反,他对中共与苏联皆无好感,公开表示反对。除了反共,傅同样反苏,&ldo;因为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所以反共反苏&rdo;。[17]在傅氏的眼里,共与苏是连带的,不可分割的一根绳上拴着的两个蚂蚱。对这两个山林草莽中连蹦加跳的蚂蚱,他心生嫉恶,欲加以铲除灭之而后快。[18]按傅斯年的说法,中共紧随苏联其后,学斯大林那一套,搞的不是民主而是专制,有一套不讲事理不重人性的办法。[19]因而一旦共产党掌权,社会秩序就将大乱,甚至认为人民的自由也会被剥夺,文化会变成一片荒漠等。

陶孟和早年曾对蒋介石本人和国民政府寄予厚望,并与蒋本人有过接触。按金岳霖晚年的说法,&ldo;从他的家庭着想,他是可以当蒋介石的大官的,可是他没有。我有一次在南京,疑心他要做南京的官了,因为他住的地方真是讲究得很。可等待了好久,他仍然没有做南京的大官,我疑心错了&rdo;。又说:&ldo;陶孟和的思想偏左,不是旧民主主义者,也不是共产党人。他的政治思想可能最近社会民主,但是也没有这方面的活动。&rdo;[20]

金岳霖说的当是老实话,陶孟和不是一个刻意追求做党国大员的人,如果刻意要做,凭其与黄郛、钱昌照、沈怡的姻亲关系,应该大有希望。抗战期间,陶以无党派人员和自由知识分子的身份,出任国民政府参政会参议员,开始涉足政界。但随着对国民党及蒋家王朝认识的逐渐加深,由失望渐渐产生反感。后来随着主持多项农村经济与社会状况调查,以及整个社会政治向心力转移,陶改变了自由知识分子的精英姿态,&ldo;左倾思想日益强烈&rdo;。在李庄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已呈不可遏止的糜烂状态,陶孟和引用原清华大学校长、时任农林部部长周贻春的话对手下的同事说:&ldo;国民政府已经烂到核心了(rottentore),就是说不可救药了。&rdo;[21]面对这个&ldo;不可救药&rdo;的政府,有一些所谓社会名流,仍不知好歹地趋炎附势,竭力维护这个&ldo;核心&rdo;。为此,陶孟和以嘲讽的口气举例说:&ldo;这种人见到政治高层人物,屁股坐在椅子边边上,不管对方说什么,他只公鸡啄米似的不住点头,哈哟哈哟地连连称是,一副奴才之相,望之令人生恶。&rdo;可见这个时候的陶孟和,除了保持自己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大节,对国民党政府以及&ldo;核心&rdo;确是深恶痛绝,对蒋介石本人也不抱大的希望了。

关于这一时期的情形,费正清在他的回忆录中曾有过记述:&ldo;李济说百姓们现在都在挨饿。这些年来,他已死掉了两个孩子,陶孟和也死了配偶。知识分子们认为,如果他们是被重视的,或者是当此国难之际,全国上上下下各阶层是在同甘共苦的,那么即使挨饿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他们亲眼看到了如此触目惊心的不平等现象和社会上层的奢侈浪费。因此,许多知识分子感到心灰意懒,一部分人将会死去,其余的人将会变成革命分子。&rdo;又说:&ldo;以上种种印象,仅是从当时所记录的一大堆材料中间选择出来的一部分,加在一起得出一个结论:蒋介石作为国民党政权的象征和中心,1943年后期已失去了中国知识阶层的信任和忠诚。&rdo;[22]费氏所言大致不差,蹲在李庄深受贫病折磨与生活苦痛的陶孟和,面对一个腐烂的&ldo;核心&rdo;,苦闷与孤寂得不到缓解,思想越来越滑向另类,最终走上了&ldo;弃暗投明&rdo;,全面倒向中共的政治态势。

傅斯年则不同,他痛恨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也看到和承认这个&ldo;核心&rdo;的腐烂,但只是&ldo;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rdo;式的痛恨,骨子里一直是忠诚不减,且有欲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之倾的妄念。这一政治、思想观念的形成,除了傅斯年本人的特殊性格,还有一些复杂的社会原因相互影响交织而成。正如台北傅斯年研究专家王汎森所言: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要想成为一个学阀或学霸,必须有学术以外的网络和绵密的政府关系,同时还要与仅有的几个基金会如中基会、中英庚款委员会,保持密切关系。而傅斯年正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无论是政府内部自由派大员还是基金会负责人兼党国大员朱家骅,或是宜师宜友的中基会主要负责人之一胡适,都与傅保持了非同寻常的友谊。在民间资源绝少的年代里,这是极为关键的一种关系。从傅斯年来往的书信以及在李庄时对梁家兄弟,连同林徽因的关照中即可见出,后来傅氏为陈寅恪治眼病向朱家骅与基金会求请款项也是如此。整个抗战时期,傅斯年为贫病交加的落魄知识分子向各方请求补助,成为他生活中很大的一项要务,被誉为&ldo;照顾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rdo;。因了这种关系和缘由,王汎森得出的结论是:&ldo;这样的角色使得他在政治态度上不可能与国民党政府决裂,他对政治的不满与批评,驱使他连续轰走两位行政院长,但他只是&lso;御史&rso;,而不是革命者。&rdo;[23]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