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斌大感满意,好好表扬了几句后,便大摇大摆的独自寻欢去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很快就到了4月12日。这一天对于杨家寨来说,是一个永远都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这一天,天府省杨氏绿色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的总部大楼落成了,于此同时开业和开工的还有:仙葫农庄、仙葫农家乐大餐馆、竹笋加工厂、茶叶加工厂、药材加工厂、竹艺加工厂、以及还有两套养生别墅竣工。
在这一天,轰动了整个红城县,来参加开业典礼的各级领导、新闻记者、亲朋好友,以及来凑热闹的乡亲和市民们,可以说是接踵而至,那人山人海来形容实在恰当不过了。
在杨家寨附近的山路两旁、山岭各处上已经种植上了各式各样的观赏性花木来,一路上鲜花绽放,处处飘香,让来宾都觉得美不胜收,欢喜的不得了。
面对将来会随时都会汹涌的游人,杨吉斌自然不会放任自流,让白色污染泛滥,对景区的卫生管理进行了强化。
不但每隔三十米距离就设立了垃圾桶、警示牌,而且专门成立了环卫部门,负责清扫垃圾以及戴红袖套的纠察小组,从一开始就要让上山的游客养成良好习惯。
其实,对于今天同时开业的竹艺加工厂,杨吉斌关注还是最多的。这源自于他曾经看过的一个纪录片《留住手艺》,心生感触而来。
在纪录片中其中介绍糖画、据碗等华夏传统手工艺,他们技艺精湛,但在现代化的物质世界发展下,他们的手艺却逐渐被忽略,导致许多传统手艺失传,甚至消失!
众所周知,民间手艺的特点之一是在相似的生活形态代代传承,而这传承中的主角—人,便成为主要因素。因此民间艺人的流失,就成为民艺发展的严重问题。
华夏传统手工艺一般存在于乡村或者较为落后的地区,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在通过电视等传媒手段进入乡村的每个角落。
在传统民艺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解体和工业商品经济对传统市场的无情占领的同时,也使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而引起了审美观念的变化,许多民艺品不被乡村新一代认知,被遗弃在历史的角落里。
传统手工艺作为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的产物,如今人民已经摆脱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手工艺也随着人们摆脱贫瘠而逐渐消逝……
新一代的人们,大都已摆脱了这一片古老的土地,有着自己的新生活,有稳定的收入,维持着自己的生活。传统民艺却无法给他们这些,他们又怎会愿意回来“重操祖业”呢。
因为在她们看来,这农村的手艺、老工艺就是落后的象征,既已走向光明,谁又会愿重回黑暗呢???传统民艺的前途堪忧、传承堪忧……
几十年后将会流行“保护与挖掘传统手工艺”,并且还有许多的手工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中去,可是列入了保护是需要继承与发展的,并不是把这些传统的手工艺陈列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就万事大吉了,其任务就是让这些传统手工艺为今人所用的,这也是值得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人们应该考虑如何把古人传统的手工艺继续发扬是现代人的当务之急,假如这些手工艺在我们这个年代只能成为梦想了,那绝对是对不起自己的先人智慧的…
基于此点,杨吉斌想到了要传承和发扬杨家寨祖祖辈辈的竹艺,不能让它流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其实竹艺和竹制品将来也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兴行业。
竹地板、竹胶合板模板、竹车箱板、竹筷、竹拉丝、竹帘、竹凉蓆、竹签、竹炭、竹花格板、竹家具、竹香芯、竹棉签、竹雕、竹编工艺品、竹造纸、竹骨、竹炊具、竹药品、竹罐头、竹食品等等制造业,都是很有钱途的。
为此,杨吉斌拨下专款专用,一方面用于大力扩种毛竹林,一方面用于购买生产竹制品的机器设备,一方面用于大力扶持和挖掘竹工艺品的人力资源。
这竹工艺竹制品这块主要归于杨义荣牵头管理,杨吉斌为二爷爷配置了专门的管理和营销团队,只要按步照班的去做好了,做大做强那是迟早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