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来,想靠绘画谋生,这里更难,商业化的市场并不比维也纳的更大,而他
被迫蒙受走家串户或在啤酒馆里卖画的耻辱。但他坚信,尽管困难重重,他
终将&ldo;达到自己立下的目标&rdo;。
1913年的慕尼黑有人口60万。在欧洲,它是个活跃的文化中心,
其活跃程度仅次于巴黎。多年来,它一直在吸引许多慕名前来的画家,但这
些人,希特勒发现,都是腐朽不堪之辈:瑞士的保罗&iddot;克里,以及像坎丁斯
基、佐仑斯基和布尔柳克兄弟那样从东方逃来的难民。他们全是&ldo;新画家协
会&rdo;的领导人。这个协会是在4年前创立的,目的在于给其成员更多的自由。
希特勒属古典派,与这种观念格格不入,但是,这种理论的推崇者却也在艺
术上为慕尼黑带来了发酵剂和激动。这肯定也刺激了年轻的希特勒这个奥地
利人。&ldo;慕尼黑称之这些从东方的俄国和巴尔于半岛逃来的长发者为游牧民
族。他们源源不断地涌进施霍宾,即北区。那里,街道笔直其目的,似
乎只是为了保证在多数的画室内能有充足的光线。
&rdo;尽管希特勒鄙视这些东方难民,但他自己是波希米亚人,也需要他们
的自由和传统。在这里,他心目中的偶像曾创作出《崔斯坦和易梭德》、《诗
歌会》、《莱茵河之金》;在这里,居住着诸如斯特潘&iddot;乔治、雷纳&iddot;玛丽亚&iddot;里
尔克那样著名的德国诗人;在这里,理查&iddot;施特劳斯正在写他的歌剧,托马
斯&iddot;曼刚在不久前写成《威尼斯之死》这篇小说,而奥斯瓦尔德&iddot;史宾格勒
正在与希特勒的房子差不多一样空荡荡的室内疾书《西方的衰落》这部著作
之首卷。在靠近的一家名叫&ldo;十一个刽子手&rdo;的餐馆内,《暴君的幽默》的
作者、声名狼藉的天才弗兰克&iddot;韦迭金德正在演唱他创作的歌曲;在全德国,
他创作的关于性生活和堕落性的话剧,令观众作呕也使他们着迷。
自本世纪初,连最可憎、最荒唐的文艺和政治理论,皆大受欢迎的波
希米亚主义之精神,就业已在慕尼黑存在,并吸引了全世界的不墨守成规的
人们。在离施莱斯默大街只有几幢房子远的地方,即门牌106号,居住着
另一位政治极端者‐‐他从俄国流放出来,已居住年余。他登记的名字是梅
耳先生,真名却是弗拉基米尔&iddot;伊里奇&iddot;乌里扬诺夫,搞地下活动时人称他
列宁。10多年前,他曾在这里以马克思的理论为基础著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