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点,格林菲尔上校作了如下评述:
&ldo;纳尔逊立即向西印度进发的决定是否合理,似乎颇有疑问。当拿破仑的&ldo;英格兰军团&rdo;在布鲁日的准备如火如荼的时候,维伦纽夫的行动与运输这支兵力越过海峡,似乎无可避免的具有关连。不管维伦纽夫已经到那里去了,他却已经比纳尔逊早了一个月,所以一个比较合理而谨慎的假定就是认为法兰西舰队是在进行诱敌行动,以引诱英国海军离开海峡地区。而且当这支诱敌舰队已经在西方和南方失踪时,不久就可能掉转头来,向最后和具有决定性的目标进发。所以当维伦纽夫已经失踪很久之后,再向西印度群岛进发,这实在相当冒险。从全面战略的观点来看,纳尔逊应该向布列斯特前进。在这种捉摸不定危机四伏的情形中,这似乎最安全的办法。&rdo;
格林菲尔上校也指出根据另一个理由,纳尔逊也应该与杰维斯会合在一起。英国海军部在5月10日,应该已经接到他在4月19日发出的通信。该部队对于维伦纽夫的行动真象必已早有所知,所以应该自有安排,对维伦纽夫进行追击。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纳尔逊也向西印度进发,那么追击的就不只一个支队而有两个支队了。事实上也的确几乎如此。当海军部从奥德(4月30日)和间谍方面得知维伦纽夫已向西印度群岛进发的消息,海军部长巴尔汉勋爵立即命令科林伍德中将,率领11艘战列舰出发追击。当科林伍德已在追击途中时,仅仅是出于偶然,他才知道纳尔逊早已在追击中。如果这个偶然事件没有发生,那么就会有21艘战舰去参加这个&ldo;追逐野鹅&rdo;的行动。(注:在直布罗陀,纳尔逊曾经派贝克顿爵士去掩护克莱奇将军通过马耳他。其次,海军部命令贝克顿增强在维罗尔的卡尔德。5月17日,贝克顿驶向北方,10天后他接近芬尼斯特里,与科林伍德相遇,后者告诉他纳尔逊已经率领10艘战舰,早已在追击之中。)
6月4日,在迅速航行之后,纳尔逊进入了巴尔巴多斯,柯齐拉尼少将在那里率领两艘战舰加入进来。在那里他获得了一个错误的情报,说有人看到法国舰队在圣路西亚的上风方面出现,结果他错过了他的敌人。5月14日,维伦纽夫到达马丁尼克时,发现梅塞斯已经返回罗彻福特,而坎特曼还没有到达。后者仍被封锁在布列斯特港中,拿破仑已经不想拖延下去,已于4月29日,派马哥农少将率领两艘战舰,把一个命令送给维伦纽夫,命令他在西印度群岛停留35天,如果坎特曼还是不能与他会合,就驶往维罗尔,接出封锁在那里的15艘船,接着再救出困在布列斯特港中的21艘船,最后集中兵力进入英吉利海峡,出现在布鲁日的前方。
马哥农于6月4日到达,在6月7日又接获了纳尔逊已到西印度群岛的消息。这个消息使维伦纽夫的神经大为紧张,于是竟不顾新命令,于6月10日匆匆返回欧洲。两天之后,纳尔逊到了安提瓜,他猜到维伦纽夫正在返回欧洲的途中,不是到卡迪兹就是土伦,更加可靠的是后者,因为他在这时曾经写信说:&ldo;他们可能幻想以为可以直达埃及,而不受到任何的阻碍。&rdo;----所以他决定返回直布罗陀。(注:拿破仑似乎十分明了纳尔逊的固执想法。4月20日他写信给狄克里斯说:&ldo;纳尔逊可能又会向埃及作第二次的航行。&rdo;23日,他又命令在荷兰报纸上发表法军一万人在埃及登陆的消息以欺骗纳尔逊。)出发之前,纳尔逊派了比时斯华尔兹上校指挥的寇里克斯号双桅船去通知海军部说他已经回来了----这艘船在回国途中,于6月14日看见法国舰队正沿地中海航向以北行进。这就适足以证明维伦纽夫是驶往比斯开湾,而并不是象纳尔逊料想的那样向直布罗陀海峡前进。7月7日,寇里克斯达到了朴茨茅斯,而7月19日,纳尔逊也在直布罗陀海峡抛锚。
7月18日在斯巴特角岸边时,纳尔逊曾与科林伍德通信,后者正在担负封锁卡迪兹的任务,他给与纳尔逊的回信,足以使对方认清当前的战略情况。科林伍德的见解是:他相信拿破仑的目的在于爱尔兰,维伦纽夫的舰队现在会首先接出维罗尔支队,绕着比斯开湾走,再救出罗彻福特的兵力,于是就有可能集中34艘舰船,出现于乌桑特前方,在那里可能再加入20多艘船只。他补充说:&ldo;当法国政府眼睛盯着大目标时,就决不会再留心细微末节。他们逃向西印度是为了躲避我方海军,这是他们行动的最大障碍。这个夏天一定会有大事发生&rdo;。
7月20日,纳尔逊在直布罗陀上岸,这是自从1803年6月16日以来第一次。在同一天他写信给巴尔汉勋爵说,除非俄国的巡洋舰能够代替现在正从地中海北部撤出的科林伍德的兵力,否则法国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运送陆军前往沙西尼亚、西西里、莫里亚或埃及。为了这个任务,他一再要求增派巡洋舰和单桅船前来。从他列举的地名上,就可以发现他虽然已收到7月18日科林伍德的来信,纳尔逊还是没有改变其旧有观念。8月3日,纳尔逊才奉命驶往乌桑特以与杰维斯会合在一起。
正当此时,又发生了重大的政治事件,足以使拿破仑的计划受到巨大影响。1804年5月12日,皮特再度执政,他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另一个同盟。他的计划一部分是以1804年杜莫里兹的《论英格兰的防御》一文为根据。同盟的构成预定为英格兰、俄罗斯、奥地利、瑞典和纳普尔斯。经过一年谈判,1805年4月11日,英俄两国签订了一个条约,接着在8月9日,俄奥两国之间又签定了另一个条约。他们也曾征求普鲁士参加,但遭到拒绝。这些条约规定俄国应出兵18万,奥国305万,瑞典12万。英国对于每10万兵额,每年支付辅助费120万镑,但总兵力以40万为限,用来对法西两国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