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些面子的就托关系联络地方上有钱有势的武士,把女儿嫁给人家儿子做媳妇。地方上的粗鄙武士也很高兴接受个贵族儿媳妇给家族换换品种,在接受血统高贵的儿媳的同时,他们会给儿媳的娘家一大笔买断费用,嫁出女儿的公卿们靠着这一大笔聘礼能活好一阵。
至于不要脸的公卿,就索性逼女儿和儿子出去做泄欲工具,不少公卿家的女儿被大名看中要去做妾,儿子也被买了当侍童,姐弟二人共侍一夫的事也曾发生过。
有些大名喜欢附庸风雅养文化人,有不少公卿便离开世居的京都跑去依附,做了人家食客。上杉谦信进京时,颇有几个公卿哭着闹着要和谦信回越后国。天皇的日子不好过,不但宫殿破旧无钱修缮,连天皇本人也都快吃不上饭了。
为了维持生计,也顾不得什么规矩不规矩,只要听说哪家有力武士生了儿子,天皇就会写下委任状,怂恿手下公卿带着委任状上门任命官位。公卿带着委任状跑到生儿子的武士家,内堂帘子下塞进委任状就走。如果对方对委任状上的官位满意,就会在原地放上一笔钱,算是所谓感谢费,其实就是买官钱。
第二百一十九章山城游记
(如果您看到一团的话,估计就是的东西出问题了)
至于那位足利师兄的一家,同样住在京都,同样室町幕府的足利将军在卖名字。听说哪家有力武士的儿子长大要元服了,将军大人就会吧自己名字里的一个字写下来送到对方那里,对方如果满意也会送上一大笔钱,给儿子起的名字里就会加上这个字。
像武田信玄的儿子武田义信的义字就来自当时将军足利义辉,同时得到义字授权的武士在同时代还有很多。拿到的这些钱财勉强够天皇、将军和公卿们喝碗粥的,根本不会有盈余拿来修缮房屋。
有一年,台风将皇宫吹得摇摇欲坠,台风过后不少宫室都变成危房,可是天皇哪里有钱来修缮房屋?天皇尚且如此,一般百姓就更惨了。原本整齐的街道成了贫民窟,街道上走着穿着破烂的行尸走肉,房屋破旧不堪,有些早已变成废墟,也没人能去清理。
掌握着京都的三好家对京都的恢复根本没有多少兴趣,在他们执政期间,倒是放过好几把大火,烧过几处残存的寺院和住宅。
不过,京都还是吸引了很多百姓和商人,就在这样的战乱中,人口居然又逐渐增加到了20万人,竟然比全盛的平安时期还要多。这要归功于京都便利的交通,大坂和堺的商人看中这里的便利,蜂拥而至,使这座曾经的雍容之都居然变成了商业都市。
只不过,商人才不会花钱搞市政建设,所以到处依旧还是破破烂烂的危房与废墟。这种情况一直到织田信长进京后才有所改观。信长支付了大笔钱财来修缮宫殿和公卿房舍,对百姓的房屋也一同加以修缮,并为将军修建了二条御所来居住,京都逐渐恢复了生气。
在丰臣秀吉崛起后,为了拉拢皇室和公卿,花了更多的钱财资助京都复兴。后来为宣示权势,丰臣秀吉投入巨资在京都修建超豪华居所聚乐第,聚乐第大量使用黄金做装饰,金碧辉煌的程度远超过天皇的宫殿,成为桃山时代的标志性建筑。
建成后第二年,秀吉又举行盛大仪式,欢迎后阳成天皇来巡幸。年轻的天皇被聚乐第的华丽所惊叹,几乎产生了赖在这里不走的念头。
整个战国时期,许多有实力的大名都怀着乡下人对大城市的幻想,期望着将自己的旗帜插到京都城头。从今川义元到武田信玄,许许多多的人都曾经率领大军上洛进京,企图占领这座早已风光不再,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但他们都没能如愿。京都这座古都,寄托了战国大名们最多的梦想。
走在京都的街道之上,义氏一直在考虑为什么,这个并不是繁华的京都人人都向往,就连自己也不能免俗似的来到这里,虽然说这里来是办事的,但是心中总是有一些难以割舍的,【大唐文化?】义氏摇了摇头,看向了孩童嬉闹的街道之旁。
看着一车的货物到了京都,总是要寻个地方出售了,至于地点应该左京的商人众。商人众的地区是一个新的地方,没有一条,二条街道有名,但是往来的樱花树,以及青石板铺设而成的座町使得这里的富庶远近皆知。一条,乃至到九条都给战争摧毁,商人座却是如杂草一般顽强的生长着,即使给踏平,还是有着不少甘愿冒着切腹的生命来到这里居住,今天要见的就是这个其中的一位中岛四郎。中岛四郎以前是一位靠着贩卖吴服起家的商人,现在因为有了一些闲钱,许给了京都总代管一定金额之后拿到了座的许可,现在这件店已经不光卖着吴服还有各种奢侈品。
人说有了钱以后,就会变,至少对于那些商人来说改名字是很正常的。吴服商店已经改名叫茶屋,中岛四郎也叫做了明延,不过他更喜欢喜欢人家叫他茶屋明延。&ldo;茶屋先生,您说这里的货物可以兑换多少钱呢?&rdo;义氏指向了那一马车的东西。
明延没有看着义氏点的方向&ldo;我想您是第一次来京都做生意的商人吧。&rdo;双手插在袖子之中,呆呆的看着义氏。
&ldo;这个和我第一次来京都做生意有什么关系。&rdo;对于这句话义氏显然有些摸不着头脑。
茶屋站起身来,从边上的货物拿下了一匹布匹&ldo;这个就当是学费了。&rdo;放在了一边,直盯盯的看着&ldo;来往京都的这么多豪商来说,能做到今天非一朝一夕,当然你也知道。&rdo;打开了边上的布匹&ldo;比如这批布匹,我做起来的衣服就可以卖给那些公家,他们就是卖给那些农人,为什么呢。&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