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赵元因为璟仪公主也牵连其中,陛下也想考验一下赵元如何应对。
毕竟能以布衣之身帮助朝廷安置流民的人,不该只有才学和书生意气才对。
而且陛下静观其变的决定背后另有私心,不仅是在考验赵元,更是在试探。
因为现在,镇国侯爷赵乾曾经残存的一些追随者已经出现在了赵元身边。这一点儿已经从公主殿下最新的密函奏报中得以知晓,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陛下并不打算理会。
但魏无期可是前朝的文道大儒,又怎会在乎赵元是个什么身份?
所以他不会有看法,或者就算有看法也不会随意出口发表意见。
“那你再说说,这次永宁发生四十九口人命大案,为何县令和其他官员都没有上奏?”
盛千和正想着,用完了汤羹的皇帝刘坤擦了擦嘴又问道:“若非璟仪公主来信,朕岂非连这也不得而知?”
盛千和嘴角不由抽了抽,因为这事儿连闻百里都没有向他汇报。
严格说来,这也是他的失察,不过想来这或许是公主殿下的主意。
是以他目光一转,委婉道:“有公主殿下亲笔密函,他们又岂敢再次重复上奏!”
“重复上奏?”
此言一出,皇帝刘坤险些没没忍住把手里擦嘴的帕子直接丢在盛千和的老脸上。
就算县令方明德有公主殿下授意不报,但其他官员呢?
虽然他知道下面官员有时为了政绩,隐瞒不报甚至欺上瞒下都是常事,已是沉疴恶疾。
但地方发生大事,各级官员各自奏报这也是惯例,目的就是为了供皇帝进行对比甄别。
可没想到这个不想得罪人的老太监,竟能说出重复上奏的搪塞话来?
“陛,陛下!”
似是也察觉到了刘坤的愠怒,盛千和连忙补充又道:“此事牵涉多方影响恶劣,想必是有些官员也害怕陛下知晓吧!”
“害怕?害怕就能隐瞒不报?凉州知府和刺史也都死了么?真是好大的胆子!”
刘坤怒极,但旋即便也熄了火气。
因为他也才反应过来,此事怕是连知府鲁海漕甚至刺史陆山林也牵连其中了。
“陛下,两位老先生想必已经看完……!”
看到皇帝刘坤走神,盛千和连忙岔开话题道:“嗯,请恕奴才斗胆,奴才觉着因为赵元身份问题导致陛下封赏一直犹豫不决。而永宁暗里又是一团乱麻,倒不如果断封赏壮其声势,也好借他之手进行制衡,这样陛下便可继续静观其变。”
“嗯?”
似是极其意外盛千和有此远见,刘坤不由凝重起来。
帝王之道,多为制衡之术!
依照永宁的现状,早些封赏决断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是以他想了想起身走到后殿窗边,负手望向外面道:“那你倒是说说,若真要封赏,朕该给他赐个什么官爵的好?”
“再请陛下恕奴才斗胆!”
眼看刘坤没有制止,盛千和壮着胆子又道:“依那赵元的表现,封官怕是行不通,不如赏他个闲职。”
“闲职?”
刘坤皱眉:“什么闲职既能让他欣然接受,又能让他有实力与各方博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