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他竟穿越到明末了呢?
话说回来,电报机即便搓好了,也需要挑人培训成发报员,还要弄一套翻译用的电报密码。
并非几日就能完成的事。
言归正传。
骁骑营被刘升扔到平原上自己训练,虎贲营他也只是安排了一些简单粗暴的训练项目。
虎贲营目前已补充到330人,暂且按照30人一小队的编制来。
有火枪兵一队、长枪兵三队、刀牌手五队、炮兵一队(用虎蹲炮)、后勤兵一队。
后勤兵主要是伙兵、医护兵和文职人员。
各队除了练习基本作战技能外,还在练习四类兵种配合、协从作战。
大抵还是鸳鸯阵的简化版及灵活运用,又参入了一些后世战斗技巧。
剩下的胜捷营,才是刘升主要训练目标。
从九月二十九开始,刘升的主要时间、精力便都花费在对胜捷营的组建及训练上。
他先从常备军、渔猎团、民勇以及新移民中挑选了800人。
然后告诉这些人,十天内就将淘汰掉500人,最终只有300人能加入胜捷营,成为他刘升的亲卫。
随后便对这些人展开了特训。
说起来,明清时的军队操练程度其实并不像后世一些网友想的那么拉挎。
常见到的说法是:日一操便算是最勤快的,十天半月一操属于中等,最拉胯的是听到上面要检查才去拉人凑人数,临时操练装样子。
事实上,封建军队的操和练是分开来讲的。
操指会操,主要指整营兵马集合到一起演练战阵。
练才指的是日常训练——按规矩来讲,古代士卒每日都要在营中完成一定训练任务,也就是每循休息三日。
当然,等到王朝末年,军队腐败,士卒领不到充足的粮饷,吃都吃不饱,还被将领役使去干私活,操练中的练便没了。
便是会操,也只为了应付上面检查。
如王应泰的募营兵,只有家丁能做到日日训练,战兵也只是隔日一练。
辅兵则是十日一练,平时都在干活儿。
刘升组建的胜捷营,士卒月饷三两,一日三餐都能吃饱不说,还顿顿有肉——鱼肉为主,偶尔还有火鸡、野兔、狼等兽肉。